无论是运动出汗还是天热出汗,流汗是人体将体内包括尿酸等在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的一种方式,此外还包括排尿和排便等。通过这些排泄行为,人体得以保持体内各项机能的稳定。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就会有疑问:“既然排汗是一种代谢行为,那么运动排汗是不是有助于排出尿酸呢?”我们今天可以来看看,排汗、运动与降尿酸三者之间的关系。

同样都是排汗,运动出汗与天热出汗有什么区别?
正常人每个人都会流汗,无论运动出汗还是天热出汗,一般是与体温相联系,人体受到环境和温度的影响,就会通过流汗调节体温。但是呢?运动出汗是由内而外的,也就是说是主动调节;天热出汗是由外而内的,也就是被动调节。这是两种出汗方式的基本区别,而其它区别我觉得也有必要了解一下。
运动出汗:运动出汗主要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体内会消耗脂肪、糖类物质等,这些物质通过运动转化为能量供给正常的运动需要,以维持生命活动。运动消耗能量的过程中,体内物质在转化为热量时,就会导致内脏器官发热——汽车运行时的发动机原理与此相似。所以为了不让内脏器官过热,维持体内温度的平衡,那么就需要释放热量,从而人体就会出汗。运动出汗的时间较短,因为停止运动后就会慢慢停止出汗。

这时候刘医生需要敲黑板划重点:无论运动出汗还是天热出汗,人体都会流失较多的水分。尤其要注意的是,出汗本身对尿酸降低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是因为,人体每天产生约750mg尿酸,排出500~1000mg尿酸,其中约2/3经过尿液排泄,约1/3经过肠道排泄;仅有1%左右经过汗液或其它方式排泄。也就是说,通过运动或者其它方式排汗来降尿酸,是不太符合实际的。

剧烈运动排汗不仅不能降尿酸,还可能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有些人会觉得,既然排汗还是能排出一些尿酸,那么“聊胜于无”,还是要做一些运动。尤其风湿免疫科医生也是鼓励痛风患者在间歇期适当运动。哪知道一运动起来,急性痛风却发作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要知道,剧烈运动尤其是大量出汗的运动,是导致痛风急性发作的第三位诱因。前两位诱因包括长期过量食用高嘌呤食物和酗酒。为什么剧烈运动排汗不利于痛风患者呢?
这是因为运动过度或进行剧烈运动后,一方面人体局部氧气不足,导致体内乳酸增加,从而影响尿酸排泄;另一方面,体内因乳酸过多形成酸性环境,让尿酸在关节局部沉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此外,排汗过多导致人体流失需要的水分,造成尿酸浓度增高;最后,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大量的能量,因为来不及由呼吸中的氧气来分解葡萄糖,所以体内的核苷酸大量分解,从而会导致体内的嘌呤增加,出现尿酸生成增多。
而运动出汗呢?正如我前面所说,出汗能为人体降温,而且能将少量的体内垃圾排出体外,但是尿酸这种“废物”被排出的可能性不大。不少高尿酸血症患者认为锻炼就要汗流浃背,这样有利于“排毒”。
其实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来说,运动是必须的,但出汗并不是必须的。我们要避开一个误区,就是出汗多少与运动量并不呈正相关。即使微微出汗,只要运动充分,那么运动量也是够的。
因此,对于痛风患者而言,是不建议采用运动出汗的方式来降尿酸,这样其实会适得其反。尤其剧烈运动引起的运动性高尿酸现象,恢复起来比较慢,有时候运动后24小时尿酸水平都无法降低,这样会自然而言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

痛风患者需要运动,但是运动过程中微微出汗就好
我害怕有些尿酸高的朋友,看到我前面说的出汗可能会导致尿酸增高和急性痛风发作后,就放弃了运动。其实对于痛风患者而言,运动的关键是把握好尺度:运动量少,尿酸代谢慢会诱发痛风;运动过量,乳酸堆积会抑制尿酸排出。
但是适当的运动,确实能帮助我们的人体排泄尿酸,也能够控制体重,减少痛风发作的次数,避免痛风诱发的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那么该怎么运动呢?刘医生认为,把握好运动强度,运动过程中稍微出汗,轻度呼吸加快,心率可以在10分钟内恢复正常,运动后没有疲劳或不适感为佳。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需要注意的运动要点主要包括: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适合选择快走、匀速慢跑、原地节奏跑、太极拳、广播操、健美操、广场舞、医疗体操、游泳、散步等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但是持续时间长的有氧运动;不适合选择快跑、滑冰、登山以及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运动,也不适合在健身房进行加强肌肉、背部运动的项目。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为了防止运动脱水,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都需要适量饮水,但是不建议一口气喝下大量的水。一口气补入大量液体,会加重心脏、肾脏等器官的负担。正确的运动补水方式是少量多次饮水,每次补充100~200毫升水,一小口一小口的喝;饮水以白开水、纯净水或矿泉水为主,不建议饮用饮料或啤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