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洗澡,这不仅仅是卫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洗澡直接关乎健康。
唐代养生名著《天隐子》中描述道:“斋戒者,非蔬茹饮食而已;澡身者,非汤浴去垢而已。益其法在节食调中,摩擦畅外者也。” 大概意思是吃斋不只是戒荤吃素,通过节食还有调和脾胃的作用;洗澡也不只是用热水洗去污垢,它还可通过摩擦皮肤,使人体肌肤通畅、血脉流通。
也就是说,洗澡是对健康有益的。
但是洗澡虽然对健康有好处,洗多了反而不好,关键是你打算洗多少次!

明朝的太医徐春圃对洗澡有这样的说法:频浴者血凝而气散,体虽泽而气自损。清代养生专家曹庭栋也曾经告诫老百姓洗澡的“危害”——“浴必开发毛孔,遍及于体,如屡屡开发之,令人耗真气”。
这两位权威养生专家并不是反对洗澡,而反对洗得太勤了(频浴者;屡屡开发之)!
那么多长时间洗一次算是合理呢?这个也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小孩子,青少年可以勤一点。因为一来,年轻人气血充盈,洗澡的伤害要小。二来,年轻人运动量大,生理机能旺盛,容易出汗,再加上年轻人本来油脂也多,所以皮肤上更易积攒下脏污。
古人善养生者,一般五日一沐浴,但是现代人的周期是七天,这和古代有所不同。所以在冬季,建议一周洗再次,周末的时候好好的洗,时间可以长一点,洗得要彻底一些。但是一周中间的日子,比如周三左右建议也洗一次,时间可以短一些,程序减少一些。这样基本上就可以满足卫生和养生的须要了。

药王孙思邈在沐浴方面有一些心得,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