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

更新于:2021-10-24 09:20:03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今年(2019年)的大暑节气出现在7月23日(农历六月二十一)这天,前天刚过完小暑节气,眼看夏天最后一个节气就要到来了。而大暑作为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往往代表着高温酷暑,而且大暑在一年

今年(2019年)的大暑节气出现在7月23日(农历六月二十一)这天,前天刚过完小暑节气,眼看夏天最后一个节气就要到来了。而大暑作为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往往代表着高温酷暑,而且大暑在一年中寒暑交替中起到转折作用,这一天太阳刚好处在黄经120度的位置,除了最热之外,也是最容易引发台风、洪涝、旱灾的日子。

前天小暑节气时我还说我们河北地区,通常都是“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今年小暑阿冰老家阴天,没有下雨,还让爸爸高兴了一下,说今年大暑玉米最是茁壮成长的时刻,可以避开洪涝灾害了。

村里老一辈最喜欢传颂节气谚语,关于大暑节气的谚语,还有“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说的是大暑前后虽然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却也是庄稼最茁壮成长的日子,大暑这一天如果没有酷热,那么接下来会影响到庄稼的生长发育,导致颗粒不够饱满夯实,会影响丰收的。由此足见大暑节气这天的气候对农耕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

另外还有一句俗语,说的是“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说的是大暑这天没有达到预期的酷热,那么酷热就会延后到来,很可能会在立秋后迎来大热。这句俗语和“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的意思很接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简单点说,正常的大暑到来,本来应该是太阳刚好到达黄经120度的位置,这个位置是一年中最酷热难耐的时候,如果大暑节气这一天太阳还没有到达黄经120度的位置,那么酷热必然会延后到来,也就形成了“大热在秋后”的局面。

为什么大热偏偏会出现在秋后呢?这个也容易理解,正常的立秋节气,太阳位置是到达135度的,因为大暑太阳达到120度位置来晚了,就会延后到来,但是大暑到立秋之间是15天这一点不会变,那么立秋节气太阳到达135度位置也会延后到来。也就是说立秋时,气候其实还处在一年中最热的大暑期内,这样就很容易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导致气温无法下降,人体感受到的实际温度既闷又热,特别难受。

因此,才会有“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的说法。

(文/阿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