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为什么“豆”色变

更新于:2021-11-26 12:21:11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痛风患者不能吃豆角(大豆)?大豆:这锅我们不能背,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详细分解—— 痛风患者为什么“豆”色变?豆角,包括大豆,豆制品在内,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从

痛风患者不能吃豆角(大豆)?大豆:这锅我们不能背,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详细分解——

痛风患者为什么“豆”色变?

豆角,包括大豆,豆制品在内,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从毛豆、青豆角,到大豆、豆浆、豆腐、臭豆腐丝、豆腐乳,丰富多彩的大豆及豆制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但因为豆角、豆制品,尤其是大豆含有比较高的嘌呤,所以很痛风者,甚至包括很多专业人士都不建议风友们吃大豆、豆角、豆制品——因为里面嘌呤高。

但是,这个认知是个误区,一开始我以为是部分人,后来我发现这也许是个普遍误区,而且是个比较陈腐的老旧观念。

因为大豆或豆制品嘌呤高而让风友们远离他们,需要重新普及。

痛风,和吃进去的嘌呤关系并不大

痛风是由于人体内核蛋白代谢后产生的产物嘌呤代谢紊乱,而导致血中尿酸( 尿酸是嘌呤分解代谢的终末产物) 升高( 通常要大于 476 微摩尔/升) 时尿酸结晶成为尿酸盐晶体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与肾脏等处,沉积可导致关节损害,继而造成疼痛。

主要表现为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一开始通常病发在凌晨,几小时内关节红肿、灼热、疼痛, 疼痛为刀割一样疼痛,难以忍受。

痛风在最初期身体远端温度比较低的第一跖趾关节、拇指常首当其冲, 其次为踝、手、腕、膝和足部其他关节,,剧烈地疼痛可以梦中痛醒。

痛风发病急, 缓解也快, 有“来去如风”之称, 故称“ 痛风”。

痛风病情常反复无常。

对于平时喜饮酒、喜吃含高嘌呤、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营养过剩者, 肥胖者比较容易患同房,暴饮暴食后可使病情加重,复发周期缩短。

此外,痛风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因此对家族中有痛风的人应注意患痛风的可能性。

由于雌激素能够促进尿酸的排泄,且多数女性病人于绝经后才出现症状, 故痛风者95% 患者为男性。

但是痛风在体内形成的生理机制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说痛风的发生与吃进去的嘌呤关系不是很紧密呢?

我需要先让你看张图——

从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出,血尿酸值高,需要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这个逻辑是没错的,而且是一定要去做的。但是,血尿酸值高,并不单纯因为你“吃了太多高嘌呤食物“。事实上,我们人体内的嘌呤只有20%是外源性的,也就是”吃出来“的,剩下的80%都是内源性的。

也就是说,控制痛风的发生,主要的方向还是对于大量的内源性嘌呤——也即是代谢生成的嘌呤形成的尿酸及时排出体外,这是主要任务。

更明确的说,痛风的发生是体内嘌呤代谢异常——主要指的是尿酸排泄机制的异常导致的体内尿酸升高,和吃进去的嘌呤关系并不大。

我这么说的意思,并不是说痛风者就无需控制嘌呤摄入,恰恰相反,因为痛风者体内的尿酸水平一直维持在高位水平,所以通过食物摄入体内并进入体液和血液的嘌呤代谢成的尿酸往往是促使尿酸盐析出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还是要控制高嘌呤饮食。

为豆制品正名

虽然你看到干大豆的嘌呤含量可以高达200毫克/100克,比很多动物食品含有的嘌呤都高。

但是,豆制品,事实上人们都误解了,大多数豆制品都不是高嘌呤食品。

为什么?

我还是让你看张图——

事实上,各种豆制品,在工艺手续繁杂的过程中,经过浸泡、过滤、磨浆、炖煮等,大部分嘌呤都损失掉了,到你吃的豆制品的时候,譬如豆腐的嘌呤不到70毫克,而煮熟的大豆嘌呤嘌呤含量不到50毫克的原因。

这句话是啥意思呢?

就是,认为豆制品增加血尿酸水平这个观点,得不到临床研究的支持。

当然,我知道这一个研究不能让你相信,那就就这在列举一个——

2015年,一个新加坡的研究团队经过研究认为,进食大豆和其他豆制品(包括红豆、绿豆等),不仅不会引发痛风,反而有可能降低痛风的发病风险。相反,吃过多的动物蛋白(鸡肉、虾鱼贝类),才有显著增加痛风的发生风险。

再来看看中国的研究——

2012年,针对上海地区3978名年龄在40-74岁之间的男性的调查发现:饮食蛋白质的总摄入量与高尿酸血症之间没有关系。但是,来自动物蛋白的摄入,才会增加痛风风险,特别是海鲜食品。

这个结论和新加坡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所以,看完以上的解读,以后你在听到“你都痛风了,就不能吃豆制品了”这句话,会不会给他普及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