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药材黄芪如何栽培

更新于:2021-12-05 11:27:14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1、蒙古黄芪: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主根粗长,顺直,圆柱形。茎直立 ,高40~100厘米,上部分枝,有棱,具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25~37片,较小,宽椭圆形、椭圆形或矩圆形,上面无毛,下面被柔毛

1、蒙古黄芪: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主根粗长,顺直,圆柱形。茎直立%20,高40~100厘米,上部分枝,有棱,具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25~37片,较小,宽椭圆形、椭圆形或矩圆形,上面无毛,下面被柔毛,托叶三角状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花冠蝶形,黄色至淡黄色,长18~20毫米;雄蕊10,两体(9+1);子房光滑无毛。荚果膜质,膨胀,有长子房柄,均无毛。种子肾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20

2、膜荚黄芪:茎直立,高40~80厘米。奇数羽状复叶,小叶6~13对,叶片宽椭圆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上面近无毛,下面伏生白色柔毛。花冠黄色至淡黄色,有时稍带紫红色;荚果膜质,被黑色短伏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种药材黄芪如何栽培?

一、生长环境要求及分布

黄芪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怕热,怕涝。膜荚黄芪主产于山东、陕西、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适合土层深厚、透水性强的中性或微碱性砂质壤土栽培,重盐碱地不宜种植。而蒙古黄芪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甘肃等地区,适合在土层深厚的砂质土壤中栽培。

二、栽培播前准备

1、种子精选:播种前要进行选种,除去瘪粒及霉腐、有病虫害的种子,以保证苗全。

2、沸水催芽:由于黄芪种子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存在休眠状态,为提高发芽率,在播种前要做催芽处理。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沸水中搅拌1分钟,立即加入冷水,将水温调到40℃后浸泡2-4小时,将膨胀的种子捞出,未膨胀的种子再以40-50℃水浸泡到膨胀时捞出,加覆盖物闷12小时,待萌动时播种。

3、选地:黄芪遇积水会发生烂根和死苗,一般要选择地势较高、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渗水力强的砂质土壤种植。

4、整地:在秋后或越冬前对土地进行深翻,一般深度在35~40厘米左右,利于保墒,同时提高出苗率20%-30%。加深耕作层,改善耕层结构,利于根系伸长、增粗、分叉减少,既提高产量,又提高质量等级。然后耙平、整细。一般在播种前在将地翻整一次,并晒土2~3天,杀死土壤中的细菌及线虫。

5、施基肥:结合整地每667㎡施农家肥2500~3000千克、饼肥5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作为基肥。

6、作畦:施入基肥后将地整平后,按畦宽1.2~1.3米,畦面整成龟背形,沟深25~30厘米左右,这样便于排水。

三、播种

膜荚黄芪一般分春播和秋播。春播于3-4月(也就是谷雨前)进行,要求土壤湿润,条播、撒播、点播均可。每667㎡播2-3千克种子。秋播于10~11月(白露前后)进行。无论春播与秋播,覆土以2厘米为宜,覆土不能过厚,否则影响出苗率。

蒙古黄芪通常是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一种是木箱育苗,还有就是大田育苗。选择土壤肥沃的地块作为苗床,每667㎡施3000千克圈肥,或磷酸二铵20千克,做宽1.2米的畦,按行距8厘米条播,每667㎡播种子2~3千克,育苗地播5~8千克种子,保持土壤湿润,半个月可出苗。一般当年秋季或次年春季进行移栽。

四、田间管理

1、浇水: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后期土壤干旱要及时注意浇水。黄芪怕积水,田间积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放。

2、间苗、补苗:当苗高5-7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在2-3次间苗后,每隔8-10cm留壮苗1株。如遇缺棵,可将匀出的小苗带土补植,以保证全苗。

3、中耕除草 :黄芪幼苗生长缓慢,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cm左右时,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第2次于苗高8-9cm,第3次于定苗后各进行中耕除草1次。第二年以后于5、6、9月各除草一次。

4、追肥培土: 黄芪喜肥,在生长第1、2年,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一次肥,每667㎡追施腐熟人畜粪水1000kg或复合肥7~8kg。第一年冬季枯苗后每667㎡施入厩肥2000kg加复合肥10kg、饼肥150kg,混合拌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培土防冻、防肥料流失。

5、适时打顶: 为了控制植株高度生长,减少养分的消耗,可提高产量,于6月下旬~7月下旬前对植株进行打顶。

五、病虫害防治

膜荚黄芪的主要病害是白粉病和红根病。

1、白粉病防治:

(1)危害部位:在苗期和成株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荚果。

(2)主要症状:受害叶片和炎果表面如覆白粉,后期病斑上出现小黑点,造成早期落叶或整株枯萎。

(3)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倍液喷雾,每10天一次,连续2~3次。

2、红根病防治:

(1)主要症状:红根病的特点是导致烂根,地上植株自下而上枯萎、死亡。

(2)防治方法:

收获时清除病根,集中烧毁。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4年。

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病穴及其周围撒上石灰粉,以防蔓延。

雨季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整地时每667㎡用敌百虫粉剂0.1~0.2千克进行土壤消毒。

七、采收加工

黄芪播种后1~2年秋季采挖。采挖时切勿折断根部,以免影响质量。采收后,切下芦头,抖净泥土,晒至半干,堆积1~2天再晒直至晒干为止,然后剪去侧根及须根,扎成小捆即可。栽培1年后采收黄芪,产量可达到每667m250千克。

高产总结:

黄芪种植后,想要获得高产 ,一定要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及时间苗、定苗、补苗,中耕除草松土,黄芪喜肥,确保水肥充足。在叶片开始扩展的时候,向叶面上喷施药材根大灵,可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即可提高产量,又可增加药的质量。秋末要做好越冬防寒保温工作,确保安全越冬。

文/鄂西小浓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