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受损人的胰岛细胞从出生起数目是固定的,不可再生,如果受到损害发生细胞凋亡。
剩余的细胞便不得不承担更多的分泌任务,就像三个人要完成五个人的工作量一样,不能保证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久之还可能继续有细胞凋亡,胰岛细胞数目持续减少,糖尿病病情持续加重,这种糖尿病即为通常所说的2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1、多尿、烦渴、多饮
由于糖尿,尿渗透压升高而肾小管回吸收水减少,尿量增多。病者尿意频频,多者一日夜可二十余次,夜间多次起床,影响睡眠。不仅每次尿多与尿频,一日尿总量常在2~3L以上,偶可达十余升。由于多尿失水,病者苦烦渴,喝水量及次数增多,可与血糖浓度及尿量和失糖量成正比;当胰岛素缺乏及酮症酸中毒时,钠钾离子回吸收更困难,多尿加重;常使血浆浓缩,影响渗透压,可酿成高渗性昏迷等严重后果。
2、善饥多食
由于失糖,糖分未能充分利用,伴以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食欲常亢进,易有饥饿感,主食有时达1~2斤,菜肴比正常人多一倍以上,尚不能满足。但有时病者食欲忽然降低,则应注意有否感染、发热、酸中毒、或已诱发酮症等并发症。多尿、多饮及多食临床上常称“叁多症”。

3、疲劳、体重减轻、虚弱
由于代谢失常,能量利用减少,氮负平衡,失水和电解质,酮症时更严重,患者感疲乏、虚弱无力。尤其是幼年(Ⅰ型)及重症(Ⅱ型)患者消瘦明显,体重下降可达数十斤,劳动力常减弱。久病幼儿生长发育受抑制,身材矮小,脸色萎黄,毛发少光泽,体力多虚弱。但中年以上Ⅱ型轻症患者常因多食而肥胖。
4、皮肤瘙痒
多见于女,由于尿糖刺激局部所致。有时并发白念珠菌等真菌性阴道炎,瘙痒更严重,常伴以白带等分泌。失水后皮肤干燥亦可发生全身瘙痒,但较少见。
5、手足麻木
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也有的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在糖尿病的晚期末梢神经炎的发病率就更高
得了二型糖尿病有哪些水果需要忌口?
1、美国提子
其实提子对于普通人来讲,营养价值是非常丰富的,可以多吃一点,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是坚决不能吃的,因为提子糖分含量高,十个提子的热量相当于二两米饭的热量,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能吃。
2、菠萝、芒果
菠萝、芒果都是常见的热带水果,但是他们的糖分都很高,虽然有着丰富的维生素,但是还是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食用,但是他们又都比较容易导致过敏,因此过敏体质者要慎食。菠萝和芒果用盐水浸渍后食用,并不能减少过敏发生机会,只能改善口感。
3、智利车厘子
糖分多,富含糖、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铁、磷、钾等多种元素,含铁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是补铁、益脑良品,糖尿病患者不宜贪嘴。
4、火龙果
富含维生素b1、b2、b3和维生素c、胡萝卜素、花青素,并含有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可预防便秘、助通便,也被作为“减肥水果”。但由于含有的天然葡萄糖容易吸收,糖尿病人一餐不宜多吃。有肠胃功能紊乱、容易腹泻的人,也应少吃。
5、释迦
每100克释迦可含总糖15.3%~18.3%,维生素c为265mg。由于释迦口感偏甜,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应慎食。
6、榴莲
蛋白质、脂肪含量都不高。生糖指数约为42,也不算很高,但在所含成分中,有2/3是糖。对于血糖高、有高血压或者低血压、心功能不佳、胃肠道溃疡的人来说,吃榴莲仍需谨慎,最好能减饭量再吃榴莲,以免摄入热量超标,加重原有疾病。
硒可以保护、修复胰岛细胞免受损害,维持正常的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医学专家提醒:营养、修复胰岛细胞,恢复胰岛功能,让其自行调控血糖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
日常哪些食物有硒?接触到的有各类海产品、动物肝脏、红肉等,少量的紫菜、海带、蘑菇,也有,但是硒含量高的肉类,内脏等吃多了很容易引起痛风三高等症状,所以还需要忌口。

所以也可以选择一些我们富硒地区的农作物,例如富硒的米,富硒紫阳!毛!尖,等等
煮饭的时候吃点,或者喝水的时候放点紫阳!毛!尖,都很简单,硒含量高,另外市场上假的很多,最好喝的是经过国家地标认证的。
二:吃对很重要
三餐规律
定时吃饭,尤其是早餐一定要吃。吃早餐是控制血糖很好的方法,早餐可选全谷类面包、酸奶、低脂奶酪等。
若不吃早餐易引发低血糖,因人一宿代谢,约8-10个小时没有近视,血糖处于低水平,这种状态下活动血糖继续下降,易出现疲劳、暴躁、反应迟钝等情况。
其次,不吃早餐会导致中午饭吃得过多,不利血糖控制,同时容易导致肥胖。

先吃菜后吃饭
一项研究表明,2型糖友、或糖尿病前期的人,在吃主食(即碳水化合物)前,喝两勺醋,餐后血糖升幅会低些。
吃饭之前先吃些菜,也有助于血糖控制。

少吃快餐
一项调查中,3000名18—30岁的人,发现每周吃快餐超过2次的人,体重至少长了6公斤。
也就是说,经常吃快餐的人,容易肥胖,同样容易患糖尿病。

三:适量运动,切莫懒惰
研究表明,长时间久坐的人,比经常活动的人,罹患糖尿病、心脏病或早亡危险高2倍。
所以,适量的运动可预防、延缓糖尿病发生。
糖尿病防治运动指南建议,遵循“1357”原则:
具体是,1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
运动强度应该以浑身发热、出汗但不大汗淋漓为宜,脉搏应控制在:(170-年龄),这样运动则为有效且安全的。
糖尿病者运动,以走路为宜,最好是餐后1小时运动最佳。

四:不熬夜,保证睡眠
熬夜,可导致内分泌紊乱,生物钟异常,降低身体的免疫力。
并且,熬夜也会导致血糖的波动增大,是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血糖的负担,从而诱发疾病的产生。
血糖高者,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身体的修复功能。

五:定期接受检查,莫忽视
糖友,除了要自我监控血糖变化以外,还要做些相关的检查,如眼底检查、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
还要做下肢血管神经检测试验:用尼龙丝刺激脚指头的趾腹,可排查神经病变。
定期的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早进行治疗,效果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