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问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得对鱼的生活习性有一个基础的了解,然后再具体的和大家谈一下夏天钓鱼主要注意的一些基本事项。
主要从下面这几个方面来谈吧。

夏天鱼分散,冬天鱼扎堆
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鱼的活性也在不断升高,活性高了,鱼就开始满世界溜达,到处去寻找食物,寻找爱情。
同时,因为夏天的时候水边植被生长茂密,这些水生植物也能够引来大量的鱼类围绕在旁边觅食、产籽。
这些水生植物太多,给人的感觉就是看起来水里到处都是鱼,可正因为水里到处都是鱼,全都分散开来了,再加上夏天的时候水里到处都是食物,我们在打窝作钓时能引过来的鱼自然只是少数,钓鱼钓鱼,窝子里面没有鱼,那能好钓吗?
反观冬天就不同了,河里食物短缺,能留住鱼的地方就那么寥寥几个,再加上水温低鱼的活性也低,它们在找到一个好的藏身处之后就开始扎窝不动弹了。
我们在冬天钓鱼时,只要能找到鱼窝,基本上就能有一个好渔获。

夏天气候变化快,冬天相对较稳定
关于夏天钓鱼,有不少与之相关的俗语。“六月天,孩儿脸”,“神仙难钓午时鱼”,“宁钓早晚一刻,不钓中午半天”等等,说的都是夏天鱼难钓,或者教大家夏天的时候怎么钓鱼。
为什么夏天难钓鱼?气候变化快。
气压、气温、光照、风向……这些气候变化,对钓鱼的影响,钓友们也是清楚的。
打两个最简单的比方。
1,宁钓早晚一刻,不钓中午半天。为什么?神仙难钓午时鱼。
盛夏晴天,早晚气温水温都相对较低,气压相对较高,鱼在水里感觉比较舒服,摄食欲望也比较强烈,这个时间段钓鱼效果就挺好。
而到了中午,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鱼就会产生一个离底上浮的现象,不在水底逗留。同时,鱼口减弱,进食欲望不强。
这个时候,我们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改变作钓思路,还是继续重铅钓底,效果可想而知。
怎么变?
下拉浮漂找鱼层,鱼在哪里我们就钓哪里。把钩子饵料送到鱼嘴边上去,给鱼进食创造出最有利的条件。

2,东边日出西边雨,收竿回家别犹豫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梅雨季节,忽晴忽雨,忽冷忽热,甚至很多时候还会出现边出太阳边下雨的情况。
这个时候,我们钓鱼人能做的,就是直接收竿回家。
为什么?
气压低。气压低了,水体含氧量就不足,这种时候鱼考虑到的,是哪里有充足的氧气能够让它们活命,至于食物,暂时是不会被它们放在心上的。
当然,这种天气里也并不是说完全不能钓,如果我们在流水口、下风口等水体含氧量相对较充足的地方,效果也还是可以的。
至于冬天,基本上就不用考虑这些问题了,冬天气候相对来说较为稳定,如果说要降温啊变天啊什么的,那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会像夏天那样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就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夏天如何钓到鱼、钓好鱼、钓多鱼
现在进入总结阶段。
夏季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鱼获?天时地利人和。
1,合理选择出钓时间
夏天出钓,首选夜钓,其次就是钓早晚。
白天气温高气压低,小鱼又闹钩,大鱼也多半躲在深水里不开口。
夜钓或者早晚钓,这个时候气温水温都比较适宜,鱼活性高,摄食欲望也高。最重要的是,大鱼一过来,小鱼闹钩就消失了。
2,合理选择作钓钓位
要想钓到鱼,首先你钓位前面的水里必须要有鱼。
水里有鱼,你弄个烟屁股照样能连竿,水里没有鱼,你用山珍海味一样引不过来。
夏天的时候,哪些钓位会有鱼或者说鱼会多一点呢?

深水、树荫、下风口、流水口。
夏钓潭,夏钓阴凉,鱼在高温下,它和人一样,也是会本能的选择阴凉处歇暑。
下风口,流水口,这个则是考虑到鱼的趋氧性与趋食性了。这类地方相对来说水体含氧量较高,同时食物也相对充足,鱼喜欢在这些地方扎堆自然就不奇怪了。
3,详细询问周围钓友
天时地利都说了,现在谈谈人和。
选择钓位之前,可以先问一下周围的钓友或者当地的居民,对自己所要作钓的水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鱼口好不好?都有些什么对象鱼?个体怎么样?一般都用什么饵效果好一点?水里哪个地方深一点哪里浅一点?有没有挂底的现象?这段水域有没有被人承包?
等等等等。
打听清楚了,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有目的的针对对象鱼来选择我们的作钓思路,比如说装备大小配置,饵料味型状态等等,也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与人产生冲突,出现类似于钓鱼中途被人过来要求收竿之类的不必要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