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爱茶者的狂欢季。大部分茶类最珍惜的那茬都是被春天承包的,茶农们每年的收益中,春茶也是占据最大头的。
古往今来,茶叶都扮演着重要的商贸角色,古有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现有暴利的智商税和微商卖茶妹。
1,复杂性。
在中国,茶叶分成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红茶、白茶六大类。
如果按生长环境、烘焙程度、工艺等再细化,还可以分出上百种品类。
中国地大物博,茶产区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茶叶总产量有265万吨,同时每个品种的茶叶价格还会根据明前、雨前等不同时点来划分。
这不仅仅是复杂,更是难以标准化。
即使是同一个品种的茶叶,也会根据地区、产量、采摘时间进行千差万别的定价,想实现标准化和统一化,几乎不可能。
2,茶的口味存在主观因素。
什么是“好茶”?
有人定义是口感好,要浓而不涩,要回甘生津。
但口味这种事,从来都是玄之又玄,不同的舌头有不同的偏好。
你说妈妈的味道真的好吃吗?不是,只是习惯了,就该是这个味道。
口味是私人的。
有人就觉得百来块钱一饼的口粮茶就很带劲,也有人可能要西湖龙井御前十八棵才下得了嘴。
品味道这种事,根本没有谁对谁错。
你会发现,同一种茶叶在茶商手上,完全可以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效用,对茶叶进行差异化定价,在不同渠道可以卖出不同价格。
拂去泡沫和营销套路,茶叶的真实价值到底怎么判断?
业内有一种简单粗暴的区分高、中、低不同档次茶叶的方法:
按山头高度,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