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为什么叫黄瓜它明明是绿色的

更新于:2022-10-19 13:57:01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为什么黄瓜是绿色的却叫黄瓜?黄瓜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叫它黄瓜而不叫它绿瓜呢?黄瓜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叫黄瓜为什么黄瓜是绿色的,但是叫“黄瓜”?

为什么黄瓜是绿色的却叫黄瓜?

因为黄瓜最开始被发现的时候确实是黄色的,而且成熟后的黄瓜也是黄色的。我们日常吃的都是还未真正熟的黄瓜,真正成熟的黄瓜是黄色的皮,里面的籽也是黄色的,但口感较差。但后人发现黄瓜生吃更脆更好吃,所以就在绿(未成熟)的时候摘下来,久而久之,人们就以为绿色的黄瓜就是成熟的黄瓜了。

如何挑选黄瓜:

1.看颜色。

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黄瓜的颜色比较翠绿,很鲜亮,表面有光泽,这样的黄瓜水分充足,口感脆甜。光照越长,黄瓜皮上的叶绿素就越多,黄瓜的颜色就会越深。如果黄瓜是深绿色,说明生长周期过长,是“老黄瓜”,水分少,口感差。

2.看粗细。

正常的黄瓜,直径一般在3~4厘米左右,如果太细,说明黄瓜发育不良;如果太粗,不是老黄瓜,就是打了激素的黄瓜,所以都不能买。

3.看毛刺。

黄瓜的表面有很多小毛刺,用手摸一下,如果比较扎手,摸后不会掉,说明黄瓜比较新鲜;如果毛刺不扎手,一摸就脱落了,说明黄瓜放了一段时间了,不新鲜了。

黄瓜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叫它黄瓜而不叫它绿瓜呢?

黄瓜名字的由来是: 黄瓜原名叫胡瓜,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胡瓜更名为黄瓜,始于后赵。 后赵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国(今河北邢台)登基做皇帝后,对自己国家的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大为恼火。

石勒制定了一条法令: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问斩个赦。 有一天,石勒在单于庭召见地方官员,当他看到襄国郡守樊坦穿着打了补丁的破衣服来见他时,很不满意。

自此以后,胡瓜就被称做黄瓜,在朝野之中传开了。到了唐朝时,黄瓜已成为南北常见的蔬菜。 现在黄瓜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春黄瓜、架黄瓜和旱黄瓜。而闻名全国的品种乃是外形美观、皮薄肉厚、瓤小的北京刺瓜和宁阳刺瓜。

黄瓜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叫黄瓜

嫩黄瓜是绿色的,但是老黄瓜是黄绿色的,所以叫黄瓜。

黄瓜是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茎、枝伸长,有棱沟,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须细。叶柄稍粗糙,有糙硬毛;叶片宽卵状心形,膜质,裂片三角形,有齿。雌雄同株。雄花:常数朵在叶腋簇生;花梗纤细,被微柔毛;花冠黄白色,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雌花:单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壮,被柔毛;子房粗糙。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熟时黄绿色,表面粗糙。种子小,狭卵形,白色,无边缘,两端近急尖。花果期夏季。

中国各地普遍栽培,且许多地区均有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现广泛种植于温带和热带地区。黄瓜为中国各地夏季主要菜蔬之一。茎藤药用,能消炎、祛痰、镇痉。

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茎、枝伸长,有棱沟,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须细,不分歧,具白色柔毛。

叶柄稍粗糙,有糙硬毛,长10~16(~20)厘米;叶片宽卵状心形,膜质,长、宽均7~20厘米,两面甚粗糙,被糙硬毛,3~5个角或浅裂,裂片三角形,有齿,有时边缘有缘毛,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弯缺半圆形,宽2~3厘米,深2~2.5厘米,有时基部向后靠合。

雌雄同株。雄花:常数朵在叶腋簇生;花梗纤细,长0.5~1.5厘米,被微柔毛;花萼筒狭钟状或近圆筒状,长8~10毫米,密被白色的长柔毛,花萼裂片钻形,开展,与花萼筒近等长;花冠黄白色,长约2厘米,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急尖;雄蕊3,花丝近无,花药长3~4毫米,药隔伸出,长约1毫米。雌花:单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壮,被柔毛,长1~2厘米;子房纺锤形,粗糙,有小刺状突起。

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长10~30(~50)厘米,熟时黄绿色,表面粗糙,有具刺尖的瘤状突起,极稀近于平滑。种子小,狭卵形,白色,无边缘,两端近急尖,长约5~10毫米。花果期夏季

为什么黄瓜是绿色的,但是叫“黄瓜”?

当人类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便开始为各种动物植物取名字,这些名字往往会根据其外貌特征有关,比如长颈鹿、白鱀豚等等。

但偶尔也有一些名字让后人感到很匪夷所思,比如我们平时在超市或菜市场看到的黄瓜,其颜色却是绿色的!

那么并非是黄色的它,却为何叫“黄”瓜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话题。

黄瓜的原产地并非中国,而是源自西域,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建元二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抗匈奴,在数次往返的过程中顺便带回了诸多西域特产,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熟悉的黄瓜。

不过在最初的时候,它的称呼是胡瓜。“胡”在古代一度被用来泛指北方或西域的少数民族,所以胡瓜的意思简单理解就是“源自西域的瓜”,类似的命名方式还有胡麻(芝麻)和胡椒等等。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会知道,中国古代的大部分时间都受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和骚扰,最严重的的西晋时期还曾经爆发过五胡乱华(泛指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北方游牧民族)。

这些胡人在中原土地上烧杀抢掠横行无忌,加上中国很多朝代自诩为天朝上国,一直看不上其余国家,所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胡”这个字逐渐带有一丝贬义色彩,说白了就不是什么太好听的字眼。

也就是在五胡乱华(公元304年-公元439年)的时候,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俗称“五胡十六国”,其中匈奴别部羌渠部落的后裔石勒(公元274年-公元333年)建立了后赵政权(公元319年)。

从游牧部落一下子转型为一个国家,自然就需要社会制度上的转型,当时已经十分先进且完善的汉文化便成为这些国家的唯一选择。在说汉语写汉字的过程中,性格豪放的游牧汉子赫然发现,为何好多文章诗词在“骂”自己?

这其中就包括刚刚提到的后赵开国皇帝石勒,他甚至专门就此事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问斩。

前文说过,黄瓜(胡瓜)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的,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在此后的许多年间,黄瓜都是作为贵族茶余饭后的奢侈享受存在的,这也是为何简单的一盘黄瓜能够出现在后赵皇帝御膳中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