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是两头都甜吗

更新于:2023-02-20 09:47:12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一根甘蔗能两头甜吗?这个世界上会有两头都甜的甘蔗吗?有两头甜的甘蔗么?

一根甘蔗能两头甜吗?

一根甘蔗能两头甜吗?

从小就听老人们说,“没有两头甜的甘蔗。”

直到有一天我跑去乡下甘蔗地,死活要弄一根最长的甘蔗吃,结果可想而知,那甘蔗就最后两节甜,中间两节还生了虫,吃不了丢了。剩下的都不太甜,最上面的完全没味儿。失望之余对甘蔗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甘蔗不是每节都甜呀!

随着一天天长大,人生的路越走越长,经历的事越来越多,发现我们的人生与这甘蔗何其相似。

经过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最后步入老年,我们不知道哪个阶段会是甜的,哪个阶段是索然无味的,哪个阶段又是长了虫的。

有人说童年应该是最甜的,少年是微甜的,青年是甘甜的,老年是无味的,中年是想丢掉的。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重担在身,生活就像陷入了泥潭,活得不如一条狗。有时真想找个人靠靠,可我们的背后空无一人。我们不撑起这片天,谁来撑?

有时接近崩溃,有时真想沉沦,从此放弃,放弃责任,放弃家庭,让自己一个人放飞。可长了虫的甘蔗可以丢,但我们的人生如何丢?我们就算满面泪流,也只能往前走。再苦再难,也只得擦干眼泪,迎头而上,因为我们没有后退的路。

也有人说老年才是长虫的那节,才是最想丢掉的人生。年老体弱,病魔缠身,很多时候痛不欲生;有的老年人更是孤苦无依,穷困潦倒,生活过得举步维难,生不如死。

可是,你可曾看见他们向岁月低头?没有。他们仍然选择活着,像风中的残烛,迎着岁月的风波,坚强的活着,没有像丢甘蔗一样丢掉自己的人生,因为生活永远是自己的。

也有人的童年是长虫的那节。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就有一个苦难的童年。小时候要时常忍受性情暴戾父亲的责骂,7岁左右,开始在公爵家的乐队演奏,以获取微薄的收入接济家庭。

他从没有丢弃自己的人生,而是选择了苦难,直面苦难,一步一步走出困境。青年的他去寻找自己的梦想,他说过一句很有骨气的话:公爵,以前有,以后也会有,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人生路漫漫,事事难预料。人生之路没有哪一条是平坦的大道,也没有谁的路是一帆风顺。谁也无法预料自己的人生,哪一节甜,哪一节涩。

佛说,“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无论你的人生正在享受甜,还是正在品尝涩,唯有学会解脱自己的心,才能活出最自在的状态。

这个世界上会有两头都甜的甘蔗吗?

先肯定的说:没有!但用变相思维,把不甜的扭转成甜的。举个小例子:一直下雪,很冷(不甜) 冷天可以出去锻炼,这个是很好的机会,锻炼我们的意志(甜)其实甜与不甜都是自己想出来的:) 不喜欢甜的,也可以把甜的扭转成不甜的:)

有两头甜的甘蔗么?

俺师父王金宪教导我说:“甘蔗也有两头甜!”

其实两头甜的甘蔗古已有之,只是因为时间久远,被我们遗忘了而已,这个两头甜的甘蔗,就是被世界公认的群经之首与群经之始的《易经》呀,因为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源头之一,可《易经》当之无愧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可见《易经》它真的不只是一本算卦的书,它一定蕴藏着无限的大智慧,虽然八卦一开始的功能确实是帮助老百姓预测天象的。

师父说,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读一本书的话,一定要选择《易经》,读懂了《易经》,就读懂了一切——人生、财富、名利、家庭、社会、宇宙等等,还有人人都害怕的死亡。

《易经》虽名为“易”,但其实想要读懂,却并非易事,师父经过研究,总结出了《易经》中蕴藏的十大规律,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可以说就是那根两头甜的甘蔗。

师父当兵的时候有个姓李的兵,跟师父的时间长了,无形中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部队有一条纪律,就是无论春夏秋冬,都不能穿背心短裤出门,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热,小李想这么热的天,有没有既不用穿着长袖长裤出门又不挨批的两全其美的办法呢?小李灵机一动,还真想出来了一个办法:每次出门的时候,穿着背心短裤,在肩上背个篮球,哪个首长看见了都问“小李,打球去呀”,“嗯,打球去”,就是这样,一个篮球,轻松解决了看似不可能的问题,小李用的就是师父交给他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大智慧,“吃”上了两头甜的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