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毛豆、鸭子和芋头?
关于鸭子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当然秋季吃鸭子对身体颇有裨益。关于芋艿在上海、江浙等地方在中秋节有吃芋艿的习惯。小时候,以前每当一盆芋艿一上饭桌,十个兄弟姐妹就你争我夺的一抢而空。每个人手上拿着一个鸡蛋大小的圆圆芋头,用手撕下那一层层的皮,露出白嫩嫩的芋肉,将一头蘸满糖,一口咬下,满口甜甜酥嫩的口感,简直棒极了! 农历八月中旬正好是芋艿上市的季节,而且在江浙一带,芋艿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中秋节吃芋艿,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关于毛豆在江浙一带中秋节除了芋艿外还会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上海人中秋节为什么要吃鸭子,毛豆和芋艿?
芋艿,江浙一带中秋节有吃芋艿的习俗,农历八月正好是芋艿上市时节,而且江南方言念芋艿谐音“运来”。所以,中秋吃芋艿,不仅一享口福,而且表示好运连连。鸭子,在干燥的秋季吃鸭子,也是对身体颇有裨益。毛豆,又称“毛豆荚”,“荚”音谐“吉”,表示吉祥如意
中秋为什么吃鸭子 中秋节吃鸭肉习俗由来
吃鸭子,我国云南的仫佬族乡亲都要在八月十五这天买饼子,杀鸭子,欢度这个传统节日。
传说从前仫佬人居住的地方,山好水好,四季如春。村村六畜兴旺,年年五谷丰登。可是有一年,突然来了“番鬼佬”,到处杀人放火,抢劫奸淫,害得仫佬日夜不宁。村中有个卖糖佬夫妇和儿子三人,决心带头反抗。
他们就想了一个计谋:以游村卖糖来串联村民,在八月十五晚上一齐动手杀番鬼佬。果然大部分“番鬼佬”被打死,一部分跳到河里,都变成了鸭子。仫佬人就把鸭子捉回村,杀掉当作庆祝胜利的美餐。
从此,仫佬人为了纪念卖糖佬一家三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买饼子、杀鸭子,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记反抗侵略的斗争。
扩展资料:
中秋节吃鸭子的食俗:
中秋,阖家团圆的佳节,少不了与家人一起赏月、品月饼。然而,中秋不只是吃月饼,还有很多其他流传的传统食俗:吃果子、食鸭、品莲藕等。
不少地区都有在中秋节吃鸭子的习俗。秋季是鸭子最肥壮的季节,而鲜美的鸭肉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鸭肉味甘、性寒,有益阴、生津、养胃、补肾、除虚弱、消肿、止咳化痰作用。
而在各地的食鸭习俗中,脆香美味的烤鸭、清爽可口的盐水鸭、浓油赤酱的酱鸭、八宝鸭等等,是最常见的品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秋饮食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盘点中秋节食俗:老北京要吃果子 韩国人吃甜点
中秋节为什么要送老鸭
传说,元末时期,蒙古人专横霸道,统制者欺压汉人,汉人终于决定起来推翻元人,但当时统制很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大家都"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制,后来,中秋“吃鸭子”的习俗倒是流传下来。
吃鸭除秋燥
吃鸭可以除秋燥。鸭和鸡同为禽类,功效却大不相同。鸡尤其适合的冬季进补,民间素有“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说法。而鸭属于水禽,元朝的御医忽思慧在《饮善正要》里说,鸭肉味甘、冷、无毒,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经常食用鸭肉对体弱阴虚、水肿食少、低热者最为有益。”因此,夏秋的燥热季节最适合吃鸭。相比之下,猪牛羊等其他肉类就稍逊一筹。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鸭子,芋艿?
应该还有毛豆吧?芋艿,江浙一带中秋节有吃芋艿的习俗,农历八月正好是芋艿上市时节,而且江南方言念芋艿谐音“运来”。所以,中秋吃芋艿,不仅一享口福,而且表示好运连连。鸭子,在干燥的秋季吃鸭子,也是对身体颇有裨益。毛豆,又称“毛豆荚”,“荚”音谐“吉”,表示吉祥如意中秋为什么要吃鸭
因全国各地的饮食习俗不同,中秋除了吃月饼还有其它美食,如江南一带的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