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更新于:2021-07-25 05:51:18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每天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这个简单的问题,很多人都弄错了。本想为了健康吃水果,没曾想却因为吃了水果而不健康。在讨论什么时间吃水果更好之前,我们得先确定,自己到底该不

每天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这个简单的问题,很多人都弄错了。本想为了健康吃水果,没曾想却因为吃了水果而不健康。

在讨论什么时间吃水果更好之前,我们得先确定,自己到底该不该吃水果。

吃水果对身体有好处吗?

水果对人体的好处,中医和营养学都是肯定的。

营养学

从营养学上分析,水果普遍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而这两大类营养素,是精加工的主食和肉类相对较少的。

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各有不同的作用。它们就如一朵花上的七片花瓣,缺了任何一片花瓣,都是不美的。

要达到营养均衡,水果是很重要的一类食物。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给出了每人每天水果的推荐摄入量,200-350g。

中医

水果和其它食物一样,作用性质各不相同,并非人人适合。我遇到不少顾客,找我咨询之前,明明吃水果会不舒服,就因为听说水果有营养、每天必须吃水果,而强迫自己吃,吃完胃痛、拉肚子,拉完继续吃。这是何苦呢?难道自己的身体反应还比不上教科书么?

营养学家提倡每人每天都要吃些水果,这个提议是基于身体平衡的人;而中医说少吃或不吃水果,是基于身体已经失衡的人。

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水果?

根据季节选

选择水果,首先要遵守一个重要的原则——吃应季水果。

应季水果,就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用来适应当下这个季节的食物。

比如,春天风大,阳气生发,人容易干燥、上火,所以草莓、桑椹、菠萝、枇杷、杨梅、李子轮番登场。

夏天既要解暑,又要兼顾脾胃,所以既有清热解暑的西瓜、香瓜、椰子、香蕉、火龙果,又有益脾胃的龙眼、荔枝、木瓜。

秋天要滋阴润肺,所以苹果、梨、葡萄、百合、柚子、大枣、无花果等如期而至。

冬天水果比较少,但进补、聚会吃多了,还有甘蔗、荸荠可以清一清内热。

根据体质选

在应季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体质,进一步筛选适合自己的水果。

寒性体质,可以选择龙眼、荔枝、榴莲、杨梅、樱桃、石榴、杏、桃等温热性水果。

热性体质,可以选择梨、李、柿子、柚子、无花果、西瓜、香瓜、甜瓜、香蕉、菱角、荸荠、甘蔗、火龙果等凉性水果。

干燥体质,可以选择梨、桑椹、枇杷、苹果、葡萄、百合等可以润燥的水果。

湿气重的人,非常遗憾,水果都不适合你,“水”果的特点就是“水”呀,本来就水湿泛滥了,怎么还能再添“水”呢。因为现代人的饮食过于丰富,痰湿体质非常普遍,所以,才有很多中医呼吁少吃或不吃水果。

水果除了“生湿”这个特点,大多数性质偏凉,所以寒性体质或阳虚体质的人,中医也大多建议不吃水果。相比湿性体质的人,体寒的人还是有少量的选择,比如适当吃一点龙眼、荔枝、榴莲也无大碍,但这些水果都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不是很普遍,所以,中医也干脆建议虚寒体质的人不要吃水果了。

什么时间吃水果更好?

常听人说,“饭后吃水果有助于消化”。从中医上看,水果最主要的作用是生津、润燥,助消化并不是它们的常规作用。

能起到助消化作用的,大约只有山楂、金橘、佛手柑、槟榔这寥寥几种而已。

水果本身都没有助消化的作用,又何来“饭后吃助消化”呢?

反倒是刚吃饱饭,马上又吃几个水果,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反而可能影响正常的消化。

一般建议,水果放于两餐之间食用,或饭后1-2小时食用,既不影响正餐的消化吸收,又不给脾胃增加负担,可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如果想控制饭量,达到减肥的目的,饭前少量吃一点水果也可以,但不要过多,一碟水果吃进去,胃都已经满了,水果的含水量很高,稀释了消化液,反而会影响后续的食物消化。

千万不要用水果当主食,尤其晚餐用水果代餐。水果的营养成分有限,难以满足身体的需求,就算瘦下来了,身体的代价是很大的。甚至过多摄入水果,会给身体带来过多湿气,反而更不容易瘦下来。

水果吃多少?

正常体质的人,水果的摄入量可以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大约200-350g即可。也就是苹果、梨这类水果,一个中等偏大的量;草莓、圣女果、杨梅这类小颗粒水果,超市常见的小盒大约是一小盒。

热性体质和干燥体质的人,可以适当增加一点;寒性和湿气体质的人,最好先暂停,通过调理改善体质,再考虑吃水果的问题。

结语

讨论每天吃水果的最佳时间之前,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吃水果?适合吃什么水果?寒性、痰湿、阳虚体质的人,最好先暂停吃水果。其他人优先选择应季的水果。

水果不是多多益善,一般每人每天200-350g足矣,不能用水果代餐,本末倒置,后果严重。

可以吃水果的人,两餐之间或饭后1-2小时吃水果最好,既不影响正餐的消化吸收,又不加重脾胃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