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用来泡茶的几种野生植物
1、车前草

车前草很常见。我在浙江、河北、云南都见过。大概全国各地都有。
在我的印象里面,夏天的时候,家里老人会去挖一些车前草回来。
整株清洗干净,然后下到锅里煮开。放凉后就是车前草水。
大人小孩都可以喝。夏天的时候喝,一是解渴,二是去火。三是利尿。
只喝水,不吃车前草。水喝完,车前草就倒掉了。
也只在夏天的时候喝,其他季节不喝。毕竟它是清热去火的植物,夏天火气旺盛,喝它正合适。
煮好的车前草水,味道有点苦涩。有青草味。小孩子不太喜欢喝,大人会在里面加点糖。
2、蒲公英

和车前草一样,蒲公英也是整株挖回来的。要还没开花的那种,开花之后,就只要叶子。
制作方法也和车前草一样。整株清洗干净,下锅里煮开,放凉后喝。
功效大概还是和车前草差不多,都是清热去火的。
蒲公英茶我们喝的不多。以前外婆经常去挖蒲公英回来煮茶。夏天的时候,我们从外面玩耍回来,桌子上有一大茶壶蒲公英茶,咕咚咕咚的,我们一喝就是半壶。
非常解渴。
现在有蒲公英茶,是植株晒干的。不知道味道和新鲜的蒲公英茶有什么不一样。我没喝过,不知道。
3、菝葜

这两个字的读音是,bá qiā。
闽南语不知道叫它什么,记不大清楚。可能叫金刚刺?
用的是它的块根。挺大的一个,有时候切成一小片一小片,有时候就整个块根,下锅煮。煮好之后就是菝葜茶。
跟大家说,这个茶不好喝。特别像中药(其实它就是中药),味道很苦。
这个茶不如上面车前草和蒲公英那么常见。家里有人骨头痛了,会去挖一些回来煮。大人喝大碗,小孩喝小碗。
一般还会加上猪大骨一起煮。所以它既是茶,也是汤。
其实所有的野生植物都有类似的功效。既可以当食物,也可以当草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