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因素下的引体向上会有什么区别

更新于:2021-08-09 22:46:44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不可否认,从训练效果上来讲,引体向上的正手训练和反手训练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仅仅发力点不同,训练的难度也会产生差异性,这就导致了采用不同形式的引体向上,对训练者产生的效果

不可否认,从训练效果上来讲,引体向上的正手训练和反手训练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仅仅发力点不同,训练的难度也会产生差异性,这就导致了采用不同形式的引体向上,对训练者产生的效果也会具有差异性。但总体上对人体肌肉或者力量的提升并没有特别大的偏差。

众所周知,引体向上是自重训练的代表动作之一,在健身圈中广受欢迎。但因为它存在一定的难度性,所以很多训练者并不是能够完美的利用它来训练。当然,它具有的优势我们不可忽略。

引体向上不同做法的划分

这里以标准引体向上为基础进行区分。不同的引体向上划分主要依据以下两个因素:

①双手握距,即引体向上时,双手抓握之间的距离。比如宽距和窄距之分。

②抓握形式,比如正手和反手之分。

在此基础上,利用排列组合,引体向上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不同的做法:

1、正手、宽距引体向上。

2、正手、窄距引体向上。

3、反手、宽距引体向上。

4、反手、窄距引体向上。

不同因素下的引体向上会有什么区别?

首先来说因素1——握距。

当我们以肩关节为标准时,握距小于肩宽,基本可以认定为窄距。反之,如果大于肩宽至1.5倍时,称之为宽距。那么不同的握距,就会具有一定的区别性。

第一,距离不同,其难度系数也会不同。一般来讲,窄距比宽距要容易一些。

第二,侧重训练的肌群不同。宽距更容易刺激上背部以及中背部肌肉,而窄距侧重于下背部肌肉以及肱二头肌。

第三,发力点不同。窄距当中,手臂肌群参与的最多,尤其是最开始的发力。宽距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肩胛骨周围肌群的发力。

因素2——正手或者反手

在握距相同的基础上,正手和反手同样具有差异性,其差异性基本与握距产生的区别相类似。

第一,难度系数不同。做过引体向上的人都知道,大多数人反手引体向上可以做5-6个,可正手一个都做不了。

第二,侧重肌群不同。先说背部肌群,正手的引体向上侧重于上背部肌群,尤其是背阔肌上部,而反手主要侧重于下背部肌群,其中背阔肌下背部也会涉及到。

手臂肌群的区别是最大的,当采用正手引体向上时,手臂主要发力点为肱桡肌。而采用反手引体向上时,就会侧重于肱二头肌。

总结

总体来说,正手和反手引体向上的锻炼效果会在所侧重加强的肌群上有所体现,但整体上都会提升背部和手臂的肌肉力量。

当然,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不要一味的使用同一种方式进行训练,多角度全方位的刺激目标肌群才是正路。健身亦是如此,全面协调的发展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