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肉鲩究竟是怎么养殖的呢

更新于:2021-08-16 22:51:24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国内的淡水鱼中,能像脆肉鲩一样实现华丽“转型”的并不多。脆肉鲩和普通的草鱼没什么两样,都是同一个物种,但在养殖方式上就有区别了。 脆肉鲩在养殖的中后期食用了大量蚕豆,改

国内的淡水鱼中,能像脆肉鲩一样实现华丽“转型”的并不多。脆肉鲩和普通的草鱼没什么两样,都是同一个物种,但在养殖方式上就有区别了。

脆肉鲩在养殖的中后期食用了大量蚕豆,改变了肉质和营养成分,因此脆肉鲩的烹饪方式也很有讲究。有很多第一次尝试脆肉鲩的消费者不懂得该如何烹饪,结果做出来的鱼肉又硬又老,直呼上当受骗,纷纷表示要退货。

那么,脆肉鲩究竟是怎么养殖的呢?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东升镇的养殖户在无意间发现了脆肉鲩的秘密,在池塘饲养获得成功后便开始在全镇推广普及。如今,经过将近50年的摸索和经验积累,脆肉鲩的养殖产量不断提高,由原来的亩产1500斤提高到了现在的4000斤左右。

虽然投喂蚕豆可以使草鱼的肉质脆化,但是蚕豆本身的市场价也很高,为了节省经济成本,养殖户一般在每年的7月~10月投喂发酵后的蚕豆,其余时间投喂的都是普通的草鱼配合饲料以及青饲料。

另外,草鱼肉质脆化的程度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水温也有很大的关系。当水温保持在22~25℃之间时,草鱼的脆化效果最好。前后大约经过4个月的脆化,脆肉鲩肌肉中的胶原蛋白含量就已经相当丰富了,口感也出现了明显变化。

当然,池塘中不仅只有脆肉鲩一种鱼类,鲢鱼、鳙鱼以及杂食性的鲤鱼、鲫鱼也可以适当混养,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的空间,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如今,中山市的脆肉鲩已经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而且还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允许在销售时使用中国绿色食品专用标志。

中山市西北部的东升镇更是借助脆肉鲩开发出了很多地道的特色美食,还获得了“中国脆肉鲩之乡”的美誉。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就有几十万游客慕名前来,就是为了要尝一尝这大名鼎鼎的脆肉鲩。

说完了养殖,再说一说烹饪:不同的烹饪方式,对脆肉鲩的营养有很大影响

在烹饪过程中,鱼肉会在高温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外观和形态上,还体现在鱼肉本身的风味上。

生活中常见的烹饪方式实在是太多了,蒸煮、油炸、生煎、酱焖、红烧、干煸等等,至于哪一种方式能够更好的保留鱼肉的营养品质,众人也是说法不一。

▲▲双椒鱼腩

国家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曾经对脆肉鲩的烹饪方式做过专门的研究,结果也挺有意思。

该研究分别比较了蒸、煮、油炸三种方式对脆肉鲩鱼肉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炸脆肉鲩的水分含量最低,灰分、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最高。清蒸脆肉鲩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48.46%),其次是油炸(46.48%)。

在高温水煮的情况下,脆肉鲩鱼肉油脂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会明显升高,能够达到36.36%。因此,不同的烹饪方式对脆肉鲩的营养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油炸脆肉鲩

▲▲打边炉,涮火锅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指出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