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虚寒,在中医上又叫做脾胃虚寒,属于脾胃虚弱引起的一种虚寒证。
肠胃虚寒,多见于各种慢性脾胃系统疾病,比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脾主运化,主肌肉、主升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脾的化生精微能力下降,胃和降失职,受纳失常,人体则会在肠胃、面色、舌象等方面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脾胃虚寒有什么症状?
脾胃虚寒时,或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表现: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胃虚寒时,会出现呃逆、食欲不振、进食量少、饭后饱胀感、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脘腹胀满等症状;脾主运化,脾胃虚寒,脾化生精微能力下降,则会出现面色?白、体型消瘦、头晕目眩、气短乏力等症状;

脾胃虚寒怎么调理?
中医认为,应对脾胃虚寒证,治疗上主要以温中散寒为主,需要温补脾胃。
脾虚虚寒的患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调理:
1,饮食方面,最好不要吃凉性、辛辣刺激性、油腻的食物,饮食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
茶饮:可以喝一些暖胃的茶,比如红糖姜茶等食物:常吃山药、韭菜、红糖、红枣、桂圆、羊肉、狗肉、肉蔻、砂仁、小茴香、干姜等温热的食物水果,常吃榴莲、荔枝、龙眼等.温性的水果2,生活方式上,日常注意保暖,特别是注重胃部及腹部的保暖,及时增添衣物,防止受凉,居住环境要温暖,通风干燥,避免潮湿阴冷。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按时作息,没事就不要熬夜了。
3,穴位按摩,经常按摩天枢穴、足三里、太溪、昆仑、中脘等穴位,促进胃经的气血升发。还可以采用灸法,灸关元、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等穴位。
4,药物治疗上,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附子理中丸、肉蔻四神丸、参苓白术散、人参归脾丸等中成药调理,方选六君子汤、四逆汤、小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等方剂,以便温补脾胃、温阳散寒。
小结:
脾胃虚寒是中医的一个病理名词,临床上主要是根据症状、面象、舌象、脉象来判断的。
脾胃虚寒,则阳气不足,运化功能减退,症状上一般会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恶寒怕冷、四末不温、脘腹胀满、泛吐清水、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等。
不同的人因为体质及症状等皆有所不同,需要在医生辩论下对症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