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二十四节气中哪些是节,哪些是气?为什么?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老祖宗观测天象发现太阳运转规律,然后根据这一规律下相应的气候变化特点编制的。对于二十四节气中哪些是节、哪些是气、为什么的问题,下面云瑞根据自己的理解通俗性地从人类认识过程一步步来简单说一下(制作有相应附图)。
一、认识光,发现太阳、月亮
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或者说大感受,第一个是来到世间睁眼所见到的光,然后是白天与黑夜的不同,这个不同也更加深了对光的认识,因为黑夜里什么都看不见,几乎什么都干不了,只能睡觉。
于是,我们对光特重视、特敏感,我们发现白天有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夜里有一个白荧荧的月亮,昼夜分别有两个很亮的大星球陪伴我们。
二、发明日晷
月光大多是朦朦胧胧的,阳光下则万物清明。我们注意到了清晰的影子,太阳出来绕过我们头顶落下,影子由长变短再变长,影子很短的时候阳光火辣辣的不适合劳作,于是我们竖根杆子,看到影子很短了就休息,看到由短变得一定长了又再下地干活。慢慢地就发明了日晷,精确到可以按日晷的刻度来按排一天的作息。
三、发明圭表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我们认识到冷暖变化是有规律的,而且细心观察和研究的人发现这个规律从日影的长度上看得出来。中午影子最短的时候,每天的长度是不一样的,酷热的时候短,寒冷的时候长,于是又发明了用以测量日影长度的圭表。
早在公元前20世纪,陶寺遗址时期,我国中原地区就已使用圭表测影法,我们的祖先就是历害。
四、冬、夏划分
圭表上日影最长的时候是寒冬,日影开始变短,气候慢慢地转暖;到日影最短的时候是酷暑,然后日影慢慢变长,气候又慢慢转冷。这样一年下来就有了两个明确的刻度点,这就是最早的一年分两候的方法,由此确定了冬至(日影最长日,黄河地区中午测定)与夏至(日影最短日)。以前冬至是一年之始也是一年之末,所以以前过年是指过冬至,现在还有许多地方保持过冬至的习俗,甚至有冬至大过年之说。
五、发现并总结出二十八星宿
古人白天劳作,晚上看月亮数星星,久而久之发现星星一团一团的好象是某种动物或用品的形状,在战国时代总结归纳出了代表性的28团组星星,叫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许多影响至今仍然延续着。
六,归纳虚拟出黄道
长期的观测发现,相同的星宿会在相同的寒暖气候中出现,与白天的太阳结合起来,一个个星宿就象是太阳的一座座宫殿一样(“宿”之名即宫殿的意思),于是,一年就象是太阳在天空上绕着我们(地球)环游一圈。这一圆圈就是天文学至今仍在广泛应用的“黄道”,只不过当今科学说是地球绕太阳转,不是古人说的太阳绕地球(我)转。
七、四季划分
黄道的“产生”,形成或强化了古人的循环概念。依据太极分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思想,很快便将冬夏两候一分为二地划分出了春、夏、秋、冬,继而再一分为二加进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四季分界点。
八、二十四节气划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时以及作息都需要更细的计划安排与把握,于是古人又将四季四立(春夏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一分为三(天地人三元之思想),二十四节气成。而且有圭表“神器”,可以在冬至、夏至最长最短日影区间内等分24段刻上刻度,可以精确地标示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准确地表示当下季节气候特征和预示将要到来的季节气候,从而指导农作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九、哪些是节、哪些是气
弄清楚二十四节气中哪些是节哪些是气很重要,是农历(古时由皇帝颁布的皇历)划分年月的历法标准,也是季节气候特征的划分点。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是节,是农历各月的起始日,即分别是正月(寅)、二月(卯)、三月(辰)、四月(巳)、五月(午)、六月(未)、七月(申)、八月(酉)、九月(戌)、十月(亥)、十一月(子)、十二月(丑)的起始日,立春还是每一年的开始。现在虽然广泛使用新历(公历),但还是农历更能反映季节气候特点,尤其是在传统文化方面,比如风水、命理等,必需以农历为准。
“节”是各月的起始日,也即各月的分界点,起着重要的标志作用。“气”也叫“中气”,则是代表各个月的主要气候特征,具体以每月月中那一天来表示。一年十二个月有十二个“节”,自然也就有十二个“气”,分别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十、结语
综上所述,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肉眼观察、身体感受和分析思考、归纳总结、创造性地制定出来的,这样一套道尽寒来暑往和四季更迭自然规律的方法,直观准确,是科学性与实用性的高度结合,指导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产与生活,真为我们祖先的智慧与伟大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