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的普遍规律是什么呢

更新于:2021-09-19 10:52:42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小儿发热是儿科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一种临床症状,发热只是机体对致热源的一种正常反应,因此,临床一般不主张快速的将孩子体温降下来,不能为了降温而降温,特意的降温,容易把疾病的实质

小儿发热是儿科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一种临床症状,发热只是机体对致热源的一种正常反应,因此,临床一般不主张快速的将孩子体温降下来,不能为了降温而降温,特意的降温,容易把疾病的实质掩盖,更加不利于治疗。所谓快速降温,反而容易使孩子体温骤降引起虚脱的危险。

一、孩子为什么会发热?

1、何谓发热?

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腋温超过37.4℃就是发热。孩子的体温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也就是说孩子的体温高,不一定是严重疾病,因为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并不完善,受某些因素影响比如婴儿“捂热”,就不是致病性的。因此,孩子发热,首先应积极寻找原因,针对病因对症治疗。

2、小儿常见的发热原因有哪些?

致热原性发热:最常见的发热原因,如感染性发热,各种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肺炎、心肌炎、腹泻、脑膜炎、传染病;白血病、创伤、手术;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风湿热等。

身体产热过多:比如孩子大运动量的活动、持续哭闹等;小婴儿长期高蛋白摄入,高热能饮食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机体散热障碍:环境温度及湿度过高(如中暑)、婴儿捂热综合征,广泛性的皮炎、烧伤、汗腺缺乏等,

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如脑发育不全,脑瘫,颅脑损伤、出血,高钠血症,新生儿脱水热,中毒,暑热症等。

因此,小儿发热有四大因素引起,在降温前一定要搞清楚原因,才可以有的放矢的处理。

二,小儿发热的普遍规律是什么呢?

渐升渐降的过程:

一般小儿发热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体温升高、下降需要一段时间过程,呈现体温曲线波动。

小儿发热,一般从正常体温(37.3℃以下)逐渐升高,当达到体温至高点(38.5℃以上)后,又开始慢慢下降至正常体温的一个过程,再维持数小时后,体温又开始上升,如此周而复始持续约3-5天的时间规律。

昼夜体温变化的规律:一般小儿发热傍晚体温高,清晨及午后热退。

发热的伴随症状多、病情比较复杂:

比如伴随有全身肌肉疼痛,多是流感,发热伴有寒战、出疹,多是小儿传染病如伤寒。发热伴有盗汗多半是结核。热退疹出多是幼儿急疹或麻疹等出疹性疾病。

三、小儿发热的正确处理方法有哪些?

1、发热时,孩子精神及一般情况好,如饮食、睡眠、大小便等都如常,应先以观察为主,监测体温波动

2、发热时应该要让孩子多喝水,增加代谢和循环,体温也会下降。也可以适当的解开衣领、少盖被子,一会体温通过皮肤汗腺散热降下来。

3、物理降温:这是孩子退热最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当体温升至38.5℃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有温水擦浴,用温毛巾在孩子淋巴结比较丰富的锁窝、腋窝、腹股沟、腘窝、肘窝用温毛巾湿敷或擦浴。现在不主张用酒精擦浴,有过敏及虚脱的风险。小孩子也可以温水灌肠降温。

4、物理降温结合药物是目前发热处理的经典方法:

一般体温超过38.5℃以上,单独物理降温效果不好,体温不降反升,可以口服小儿退热剂,降温安全有效。

儿科退热剂有严格的指针,目前我国推荐的有:

对乙酰氨基酚: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婴儿和儿童发热时的首选药,解热作用缓和而持久,有疗效好、副作用少、吸收迅速完全的特点。

布洛芬混悬口服液:退热速度快,效果显著,且退热持续时间可维持6-8小时,副作用小,可以减少服药的次数。副作用相对较小。

一般服用退烧药后,如果体温未降,可间隔4-6个小时之后再重复使用,持续高热的患儿可采用两种退烧药每4个小时交替使用,一般疗程不超过3-5天。

注意:安乃静已经被叫停,18岁以下儿童阿司匹林必须在医生的处方下方可应用,目前阿司匹林只用于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不能用作小儿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