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拉为什么有人不喜欢练它

更新于:2021-09-27 03:43:27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2018年的一个统计表明,中国的健身房有高达九成的会员,健身频率不足每周2次,其中相当一部分还只做有氧运动,更别说会去练硬拉和深蹲了。能够长期坚持力量训练的人更是极少数,而这

2018年的一个统计表明,中国的健身房有高达九成的会员,健身频率不足每周2次,其中相当一部分还只做有氧运动,更别说会去练硬拉和深蹲了。能够长期坚持力量训练的人更是极少数,而这部分人才可能是硬拉或深蹲的主要训练者。

因此,说“健身房练硬拉和深蹲的人很少”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就算是力量训练者,也普遍畏惧练这两个动作,尤其是深蹲。原因何在?

深蹲为何让人“畏惧”?

看,深蹲就是如上图这样做就行了。很简单,对不对?但要做好它并不容易。

首先,是呼吸问题。在力量训练中,通常采用“发力呼气、放松吸气”的方式。但在进行深蹲这样的大负荷训练时,则必须采用“屏气”。因为深吸气后开始动作,才能维持胸内压,同时收紧腰腹核心肌群,可以增加腹内压。这样做的好处是,当负荷较大时,背部可以始终挺直,防止因弓背引发脊柱受伤。

其次,深蹲对于心肺有较高的要求。由于深蹲时,身体起伏幅度大,在大重量压力下,锻炼者将同时面临两种较为强烈的运动不适感,一是肌肉酸胀,二是心率快速上升、呼吸变得急促。而在其他力量训练动作中,一般只有肌肉酸胀较为强烈,很少能激发心率的大幅飙升。因此,当心肺功能不太好时,深蹲水平的提升也会受到限制。

第三,下背部至脚踝,后链肌群柔韧性不够。当这部分后链肌群过于紧张时,练习深蹲的人往往会感到下蹲困难,“蹲不下去”或“蹲不到位”。比如,踝关节灵活度不够,就会引起身体前屈程度的差异;下背部紧绷,到半蹲时就感觉再往下蹲困难。

事实上,深蹲是一个看上去简单,要做好很难的动作,因为它的技术要求远不止上面三点。譬如,杠铃杆放在什么位置上、双脚和站姿该如何等等。要掌握好诸如此类的深蹲技术要领,需要长期、大量的反复训练才行。

是什么让深蹲者感到“痛苦”?

然而,最让深蹲者感到“痛苦”的,还算不上这么多的技术要点。而是前面有所提及的,深蹲带来的臀部与大腿的酸胀感,对心肺造成的强大压力。

包括御行君自己在内,在健身房里,多数训练者都会在一组大负荷的深蹲后来回走动、或边走边抖动大腿,以缓解臀腿部的酸胀,同时调整呼吸,平缓急剧的心跳和呼吸节奏。

正是因为深蹲会带来强烈的“运动反应”,让人无法忍受,所以有意无意地绕开深蹲训练,就成了许多人的习惯。

在健身房里,还有一些只重视上身训练的人,甚至从不做深蹲之类的下肢力量训练。尽管这样可以避开折磨人的深蹲,但上下身肌肉发展失衡,体形也会因为不成比例而观感欠佳。

硬拉为什么有人不喜欢练它?

相比与深蹲,硬拉是一个更加讲究技术要点的动作,而且可以很肯定地说,硬拉很难。

如果锻炼者的硬拉方法不正确,就会将“硬拉”变成受伤的高风险动作。而且硬拉的技术细节很多,它也很容易引发过度训练。

无论是直腿硬拉,还是屈腿硬拉,整个动作过程中,背部都要挺直,不能弓背,以避免发生脊柱损伤。特别是直腿硬拉时,腰椎负重会很大,因此有腰部疾病的人最好别轻易练。另外,在硬拉站起后,既不能弓背,也背部也不能过伸。

和深蹲一样,如果后链肌群紧张,身体前屈会变得困难。

虽然硬拉一般不会造成深蹲那样剧烈的心肺上升和呼吸急促,其反应程度取决于所采取的具体训练负荷,比如重量、间歇时间等。但硬拉启动(拉起杠铃)时对力量的要求较高,事实上锻炼者是将杠铃从接近地面向腿部“拖拽”,而且要求杠铃杠始终和双腿接触。当锻炼者背部力量不足,或者采用了一个过大的重量时,拉起杠铃会变得非常困难,或者干脆拉不起来。

如果锻炼者一定要强行拉起杠铃,则动作的变形,很容易引发受伤的风险。这其中又以“下背部在大负重下拱起”,最为典型。

除了最重要的背部问题,硬拉中的技术细节还包括了站距、脚尖的方向、如何握杠、眼眼应该注视的方向、手臂是否保持笔直等等。这些细节听听就够复杂的,而在大重量之下,没有人可以一下子记住这么多要点,且能够立即做到位。只有通过长期的反复练习,才能慢慢掌握。

而技术细节多,又意味着锻炼者很可能难于快速找到和找对发力感,力量训练者往往更喜欢练那些能够给他们带来巨大“泵感”的动作。

背、臀、腿部位的肌肉,不在“三大门面工程”之列

除此之外,力量训练者们往往将粗壮的手臂、发达的胸肌、清晰的六块腹肌,视为健身者的“三大门面工程”。因为向别人展示身材时,往往先看到这三个部分,也方便展示。

而硬拉、深蹲主要训练到的下肢肌群,长年被裤子掩盖,练得再好也不方便展示。这或许是另一个让人不想多练硬拉、深蹲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