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容易患龋齿的原因

更新于:2021-11-20 18:12:27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医学上的龋齿又俗称蛀牙、虫牙龋病是常见病和多发路段病,世界卫生组织将龋病、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很多家长口腔保健意识较差,使得儿童乳牙龋病发

医学上的龋齿又俗称蛀牙、虫牙

龋病是常见病和多发路段病,世界卫生组织将龋病、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很多家长口腔保健意识较差,使得儿童乳牙龋病发病率高,我国5岁儿童中,2/3 发生乳牙龋病,龋个数约3个;12岁儿童中,约1/3 发生恒牙龋病。 龋病进展缓慢,一般情况下不危及生命,因此不易引起重视。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龋齿是如何发生以及如何预防。

乳牙一般从6月开始萌出,脱落于6~12岁 恒牙从6岁左右开始萌出,12岁基本出齐(28颗)

儿童容易患龋齿的原因

龋齿的形成主要是由细菌导致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我们来看看具体有哪些因素导致龋齿发生。

口腔细菌---破坏力。口腔中某些细菌(变形链球菌、乳杆菌、黏性放线菌),可产生多种毒力因子,对牙齿具有破坏力。没有细菌参与,龋病就不会发生。 龋齿祸根---糖。牙菌斑中的细菌,需要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物质。含糖多的食物是龋齿发生的祸根,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多的食物致龋力弱。 牙发育期对糖更加敏感,因此,牙成熟前,糖对牙的影响较大。 唾液可清除糖,黏而浓度高的糖不易被清楚,夜间唾液分泌少。餐间给糖、睡前给糖、多次给糖,更容易发生龋病。 母乳喂养的儿童乳牙患龋病较低。母乳含丰富抗体,可较好的保护乳牙。乳牙本身抵抗力低。乳牙釉质和牙本质较薄,矿化程度低,髓腔大,龋极易波及牙髓,很快发展牙髓病。乳牙排列有细小间隙,容易嵌塞食物 宿主本身抵抗力低,加上致龋菌和适宜食物的作用,就可能发生龋。 牙齿自身结构和牙齿排列、唾液的质和量等等代表抗龋的抵抗力。唾液量少的孩子,患龋率高。 早产宝宝可能有乳牙釉质发育缺陷,是乳牙患龋的危险因素,此外危险因素还有生后气管插管、多胎、出生时窒息、低钙血症等等。 不良的进食习惯。儿童进餐次数多,食物中纤维成分少,粘稠、含糖量高的食物易停留在牙齿表面; 因年龄小,漱口、刷牙少,口腔清洁较差; 夜间睡前吃奶,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减少,自洁作用差; 含乳头或奶嘴睡觉,易形成奶瓶龋。睡觉时嘴里含奶瓶,奶瓶里是牛奶或含糖饮料。睡着时,奶或甜饮料流出在上前牙周围,其为产酸细菌提供极佳的培养基;同时睡眠时唾液减少,自洁作用减弱,从而导致奶瓶龋。 家长重视不足。大多家长对儿童龋的重视度不够,认为乳牙会被恒牙替换,也不了解口腔护理、口腔保健的重要性,甚至已经发生龋了,因担心孩子哭闹不配合,也不带孩子去口腔科检查。 儿童患龋后,认为出现疼痛才需要看病,不疼痛就不去看。而龋病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常常延误治疗。 因此,日常口腔保健,定期口腔体检,及早治疗龋病非常重要。 我们应如何预防龋齿发生 儿童口腔保健和龋病预防工作,应由医生+家长+幼儿园老师共同完成。 龋病发生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儿童牙齿萌出后2年,患龋率达高峰,孩子2-4岁比较典型。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尤其注意口腔保健,

预防龋齿的发生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生后6月左右,乳牙已萌出,在吃奶或进食后,用纱布套在手指,用清水擦洗牙面。市面上有适合各个儿童期的各类牙刷可选用,也可用电动牙刷,刷牙效果更佳。 家长在孩子身后,两人面对镜子边教边学边刷。孩子学习刷牙时,用握笔式持拿牙刷。 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在训练刷牙、培养口腔卫生习惯时,需反复练习,按时进行,不宜任意中断,应耐心教导。执行良好的进食计划。控制含蔗糖多的饮食和饮料; 避免黏着性强和口腔停留时间长的饮食; 间食同时给水、茶等液体,间食后漱口(间食指非正餐); 睡觉前避免间食和饮料; 合理喂奶,1-1.5岁停哺乳; 10月龄开始练习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