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适宜的运动是预防脑梗或心梗的发生的一项积极措施。至于第二个问题,血栓出现能否通过运动去改善要分两个阶段来解释。我们分步进行了解。
1.脑梗和心梗是怎么发生?
脑梗和心梗发病的共同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特点是受累颅脑动脉和心脏冠状动脉从内膜开始,先后有脂质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和钙化,在此基础上继发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使血管腔部分或全部闭塞,使心脑组织供血减少或中断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中最重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
2.脑梗和心梗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年龄和性别。临床上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所以女性发病率较低,但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血脂异常。这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最为肯定,也是临床上治疗的重点对象。
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概率增高3~4倍。
吸烟。与不吸烟者比较,吸烟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呈正比,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
糖尿病。糖尿病病人发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出数倍。
肥胖。肥胖可导致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的増高,并且常伴发高血压或糖尿病,肥胖常有胰岛素抵抗,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增高,从而导致心梗脑梗发病率增加。
其他。包括家族史、A型性格、长期口服避孕药、饮食习惯(高热量高脂高糖饮食)
3.适当运动有利于改善大部分高危因素,是预防心梗、脑梗的积极措施。
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对预防并减轻肥胖、锻炼循环系统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改善高血压、糖尿病大有裨益,是预防心梗、脑梗的积极措施。最好从青少年开始,保持良好运动和生活习惯,吃动平衡,保证正常体重,尤其是避免腹型肥胖,成年后保持腰围男性<85cm,女性<80㎝。
运动量应根据身体情况,体力劳动习惯等确定,以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不要盲目追求每天多少公里多少步而勉强作剧烈运动。从散步,游泳,慢跑,骑车等低强度运动开始,运动量以每天6000步开始,循序渐进。
4.血栓形成后,早期避免运动,恢复期可以适量运动促进恢复。怎么运动听医生的,否则运动不当可能加重病情。
一旦血栓形成,关键治疗是溶栓、抗凝、保护心脑组织等治疗,早期应该严格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减少刺激。病情好转后,运动有利于改善预后。但什么时候开始运动,可以做什么样运动,运动时间和强度等都必须根据每个病人具体病情作决定,这个时候必须听医生的,而且是自己主管医生,切不可轻举妄动,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