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属民国政府军统和中统会经常内斗”

更新于:2022-03-16 06:51:28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提起这个问题,就让人想起明朝的锦衣卫、东西厂,尽管历史背景不同,但性质类似。民国政府,在孙中山时期,提出的纲领口号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俗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是

提起这个问题,就让人想起明朝的锦衣卫、东西厂,尽管历史背景不同,但性质类似。

民国政府,在孙中山时期,提出的纲领口号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俗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是措施和手段,扶助农工是目的。前两项做到了,后一项没有做到,也很难做到。因为民国政府不是代表老百姓利益的政府。但不管怎么说,孙中山能够提出这样的纲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到蒋介石脱离武汉国民政府那一天开始,他搞的所谓南京国民政府,其实质,就是蒋家王朝,家天下。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蒋介石“叛变革命”的原因。

所谓革命,无非就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进步,而蒋介石却倒行逆施,实行“党国”统治。党,是他一个人的党;国,也是他一个人的国。只要谁和他意见不同,就开除谁的党籍。只要谁和他建国、执政理念不同,谁就是国家的叛徒。

这就是我们过去一直说的“蒋家王朝”。名义上是“民国”,民众的国。其实,是他蒋介石一家的天下。蒋介石死了,其儿子蒋经国继任了。

有人或许会反驳我:“你这是胡扯!蒋经国死了,为什么蒋家王朝没有延续下去呢?”

这是因为国民党去了台湾,其执政基础和环境变了,国民党也衰落了。假如国民党仍然在大陆延续下去它的统治,蒋家王朝一定会一直走下去。

既然是家天下,蒋介石的治党、治国理念就是所有人忠于他一个人。他不希望手下人团结一心,而希望他们各自为政,各怀心腹事,各拉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只对他一个人负责,只对他一个人忠心。他不相信任何人,猜忌任何人,因此,中统、军统这两个兼收集情报、监视下属、关押处理“不同意见”人士的组织便应运而生。

中统,全称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从字眼上看,这两个组织和特务两字一点都不搭边。这就和当初日军“七三一部队”门口挂着“给水部队”非常相似。挂着羊头卖着狗肉。给人一种极大的欺骗性。就是这种欺骗性,就说明这种组织有问题。

由此,就涉及到一种御人术。这也就说到了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同属民国政府,军统和中统会经常内斗”

在蒋介石看来,军统也好,中统也罢,都是他自己豢养的两条“忠狗”。是狗,就要尽力讨好主子,以得到更多的青睐,得到更多的狗粮。大狗要喂养小狗,小狗要效忠大狗,没有“狗粮”是不行的。那怎么才能得到更多的“狗粮”呢?那就得多叫唤、多跟踪、多咬人。

两条狗在跟踪、咬人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同一个目标。为了在主子面前得到更多“狗粮”,它们难免会相互撕咬。这就是军统、中统之所以内斗的根本原因。尽管他们两个组织想法、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压制打击和蒋介石理念不同的异己分子,清除蒋家王朝的绊脚石,但是,这功劳是谁的,结果也就大不一样了。

中统组织其实成立很早,1928年由CC系分子成立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领导人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两。

1938年3月,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第一处为基础,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这个名称由此正式形成。

中统局局长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而由副局长负实际责任。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先后担任过局长,徐恩曾、叶秀峰、顾建中,邹学峻、季源溥等先后担任过副局长。

1947年4月,中统改为“党员通讯社”,简称“党通局”。1949年3月,又改为台“内政部调查局”,隶属于台当局行政管理机构。

但军统后来者居上。1931年成立复兴社(蓝衣社)。1932年又在复兴社内设核心组织力行社,设有一个专门进行谍报活动的特务处,它是军统局的最前身,戴笠为处长。

1937年底, 力行社特务处与特工总部(1927年成立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合并,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下辖二处,第一处负责党务,第二处则负责情报,并直接向委员长蒋介石负责。

力行社特务处编为该局第二处。第二处简称“军统”。第一处分离出来,成为“中统”。

军统局后来发展到全国各地几十万人的庞大组织系统,竟然还把手伸到了军队系统,比如抗战时期的“忠义救国军”,就是军统局的直属部队。

军统局正式由1938年成立,1950年解散。早期的领导人为戴笠。军统局的组织形式是局-区-站-组-队,有的地方设有相当区、站的办事处。

也就是说,军统和中统这两个特务组织,曾经有一段时间属于一家,分分合合,但原来最早的主子又各不相同。本来就是各怀心腹事,加上蒋介石委员长的作用,两个组织的内斗是必然的。

眼看着军统借抗战之势,发展越来越庞大,中统越来越没有存在感,蒋介石自然会把天平上倾斜的重量调整一下。

在蒋介石看来,我掌管的全国各地的部队,尽管有几百万,其实,由于各自为政,能够直接调动、指挥的部队却非常有限。而你戴笠手下不仅有五万多人的情报人员,另外还有几十万直接效忠你的精锐部队,这还了得啊?

结果就是抗战结束后第二年戴笠被“摔死”,军统局被降级,由原来的委员长直属,变成国防部下属二厅一个核心组织“保密局”,局长由原军统局戴笠的秘书、办公室主任毛人凤担任。

大家细想一下,是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