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熟吃,到底会损失多少维生素呢
蔬菜可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有人提倡生吃蔬菜,因为他们认为蔬菜经过加热以后会损失维生素、破坏营养物质,更有甚者提出:如果蔬菜烹炒的温度超过40℃,维生素就会被分解。这种说法正确吗?蔬菜加热究竟会不会损失维生素?
维生素被形象地称为“维他命”,即维持生命的物质。维生素不单单指某一种物质,而是指一大类物质。同时,作为人体必需营养素,维生素无法由人体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方式获得。
烹炒蔬菜会使维生素分解吗?
那么,因为加热会损失部分维生素,我们就应该选择生吃蔬菜吗?
其实,蔬菜生吃和加热都各有利弊,不能仅靠这个因素来选择食用方式。
生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蔬菜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蔬菜中的木质素、胡萝卜素以及挥发油,都可激发抵抗力,提高免疫细胞的吞噬力。 许多蔬菜中都含有干扰素诱发剂,它可以刺激人体的细胞产生干扰素,从而产生抗病毒蛋白,抗病毒蛋白可以有效预防癌症,调节身体机制,而这一系列反应必须是在生吃的条件下才会发生。除此之外,生吃蔬菜还可以锻炼牙齿的咀嚼功能,起到口腔保健的功效。但是,部分蔬菜会有农药残留,如果不经过加热消毒直接生吃,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刺激肠道健康。
而加热蔬菜虽然会损失一部分维生素,但也并不是没有积极作用。许多绿色和黄色的蔬菜中都含有胡萝卜素,加热可以使胡萝卜素更好地被人体吸收。蔬菜中除了维生素,还有很多其他的营养物质,如铁、钙等元素,这些营养物质并不会因为加热而流失。
在处理蔬菜时,除了高温烹炒,我们也可以选择焯水。蔬菜焯水可以有效去除蔬菜中的草酸,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蔬菜中的维生素。在焯水时,可以等水沸腾以后再放蔬菜,减少蔬菜的烹饪时间,焯水完成后要迅速过冷水使其降温,减少维生素的氧化。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怎样烹调蔬菜才不会使维生素C损失
副食的加工烹调主要是尽量减少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损失。
洗菜宜先洗后切,不宜长时间把菜浸在水里,不要用洗衣粉浸洗蔬菜与水果。
切菜不宜过碎,菜切好后要尽量快炒。有些能带皮食用的就带皮吃。
用沸水焯菜一般1分钟即可,不要用温水长时间煮,焯绿叶蔬菜时,若加入少量食盐可使菜叶色泽鲜艳防止褐色变。
煮菜时要在水沸腾后再将菜下锅,可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食用煮菜时汤汁乃精华所在,煮骨头汤时加点食醋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炒菜要急火快炒,不要过早放盐。有些菜可用泻粉勾芡使汤汁浓稠,与菜肴粘在一起,具有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
蒸食品须等锅水沸腾后再放食品,笼盖必须盖紧,火要大,可减少维生素的破坏。
煎炸食物时,在所炸食物表面裹上一层泻粉或面调制的糊状物,使营养素少受损失,使油不浸入原料内,原料的汁液、味道也不易外溢,较好地保持了原料的风味。
烹调会损失蔬菜里的维生素吗?
火的发现让人类不用再吃生食,做熟了 吃避免了很多疾病的发生,延长了人类的寿命。但任何前进都有代价,煎炒烹炸炖煮腌 蒸之后,食材的营养成分到底还剩下多少? 我们是在吃油、吃调料,还是在吃菜渣子?在 蔬菜的加工过程中,是不是一定会造成部分营养素的破坏和损失?可是学老外天天吃沙 拉,中国人的胃可受不了,白水煮菜又太委屈自己,怎么办?好办。
首先,烹调会破坏食物中维生素 的含量,这是可以确定的。烹调造成的维生素的损失,与烹调的方 式、加热的火候、加热时间的长短都有关系。一般来说,只要一加热,维生素C就会有损 失。
当加热到40°C以上时,维生素的损失就 会变得比较多,如果是到了 90°C甚至更高温 度,烹调时间超过20分钟,维生素C可能就 全部被破坏。 再比如说淘米,米洗得越干净,淘洗的次 数越多,米中的B族维生素就损失越大;洗 菜,先切后洗和先洗后切对维生素损失的差 异也很大。
先切再洗蔬菜,切开的菜暴露面增大,在洗的过程中,维生素更容易流失,尤 其是水溶性维生素。然而,大家也不要过分担心烹调对食物 营养素的破坏,高温烹调损失掉的主要是水溶性维生素,而脂溶性维生素在加热以后,人 体对它的吸收率才会变得更高,比如维生素 A、维生素K、维生素D、维生素E这四种维生素。
例如,番茄。番茄既含有维生素C,也含 有番茄红素,维生素C在生吃的情况下,吸收 更好;而番茄红素需要在加热的情况下,借助 油才会达到吸收利用的效果。所以,人在食 用番茄的时候,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的侧重点 不同,来决定生吃还是熟吃。
如何炒蔬菜会不损失维生素C?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少量多次地下入水中焯烫,每次焯烫的时间更短,则维生素C的损失就更少
烹饪蔬菜如何不损失维生素C?
而且一些叶菜虽然维生素C含量较高,但如果高温烹饪,损失也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