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贵的葡萄酒感觉越好喝?

更新于:2023-06-10 08:37:28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先说是不是,再说为什么。首先说观点,并不是越贵的葡萄酒越好喝。感觉越贵的酒约好喝,完全是心理作用,而且是不懂酒的人才有的心理作用。葡萄酒售价的高低,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品牌

先说是不是,再说为什么。

首先说观点,并不是越贵的葡萄酒越好喝。

感觉越贵的酒约好喝,完全是心理作用,而且是不懂酒的人才有的心理作用。

葡萄酒售价的高低,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品牌价值、土地价值、供求关系、年份、保存质量等,其中最能影响定价权的,一定是品牌价值。

以最著名的拉菲举例吧:

可以看到,在wine-search上,近9年的大拉菲,95分高分的2014年的均价最便宜,但是也需要3382RMB。被公认为不怎么好的13年,评分也达92分,均价3631。

再看看同为波亚克村的列级庄庞特卡奈(也叫宝德根),他的酒庄就在大名鼎鼎的木桐庄的对面:

14年的酒也是95分,却比14拉菲便宜了2500,世纪好年的2010年,也才卖1638,不及拉菲普通年份的一般售价。这还是名庄庞特卡奈,如果是普通酒庄,300之内随便拿下。这高出来价钱中,品牌溢价如果不是最大头,难道是口感口味?相信99%的人喝不出他们与拉菲差在哪里。

再说说年份对于定价的影响。还是以拉菲举例吧。

仔细看评分可以发现,14年的拉菲95分,期售价却低于92分的13年,93分的12年,远低于94分的11年。按道理,评分越高,表示酒越「好」,价格走势与评分高低无明显的一致规律。

这是因为,葡萄酒有适饮期。WS上给出的14拉菲的适饮期为2022-2045年,13年的2018-2035年,12年为2018-2037年,这意味着,多花几百块买12、13年的酒,马上就能在最佳的饮用时间喝到拉菲,而一瓶14年的拉菲,买回来还得先保存5年。算上5年的时间成本,这个价格也算公道了。

如果现在买一瓶16年99分评分的拉菲,肯定不如本世纪初普通列级庄的好喝,因为完全没到适饮期。

图中最贵的当属09与10年的酒,没错,09和10都算百年难遇的年份,炎热干燥,葡萄生长旺盛,单宁充沛,评分高。波尔多在经历了82与86两个完美的年份后,整个90年代都笼罩在阴霾之下,酒品质量长期无法达到82年的巅峰水平,终于遇上09、10两个连续好年,物以稀为贵,09、10自然奇货可居。

这里要引出葡萄酒评分的另一个规则了,评分可以更改。比如RP就曾将86年木桐从99分上调至100分满分。也有很多酒在迎来适饮期后被下调评分。因为酒在保存的过程中是在变化的,一直在变。并不是高价买回来的酒就一直值高价。09、10的期酒相当贵,后来一路狂泻,现在比较稳定。

接着说说土地对于价格的影响,这里以勃艮第举例。

勃艮第按土地评级分为特级田(Grand Cru)、一级田(1st Cru)、村庄级(写上村庄名字)、大区级(Burgundy),价格从高到低递减。同等级田中,又分很多不同的田块,每一块价格都不一样。

曾喝过武戈公爵在香波蜜思妮的一套5瓶不同田块的套装,同桌7个人,一致认为,普通的村庄酒远比价格贵1倍多的一级田好喝。无论从香气、风味、果香、回味方面,还是在醒酒过程中的变化程度,都明显好于一级田。

一级田的酒,开瓶无明显香味,醒酒1个半小时后,依然心如止水,在嗅觉和味蕾上都没有明显特色。

然而,一级田更稀有,土地价格更高,所以更贵。

接下来说,「好」酒与「好喝」的酒之间的区别。

「好」与「好喝」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好」是指专业上的客观标准。比如82年的拉菲,86年的木桐,61年的拉图,皆为各路神仙的高分甚至满分酒款。然而,现阶段对于葡萄酒好坏的评定权掌握在屈指可数的几个权威人士手上,如Robert Paker、James Suckling、Allen Meadows等。他们是打着专家的旗号,以自身的经验与喜好制作评判标准,其实并不一定适合普罗大众的口味。

在消费升级的大潮流下,大众爱好者更在意葡萄酒的「好喝」,而不在意「好」。好不好喝,是因人而异的主观体验。有人喜欢纤细的酒体;有人钟情厚重的单宁;有人爱勃艮第的香料味;有人偏好右岸平衡的果味......

若以个人口味作为评判标准,好喝的酒就是好酒。毕竟酒是用来喝的。这样一来,一大半波尔多厚重单宁感的红酒将被果味饱满,单宁细腻的新世界红酒打败。看看价格,即便是很出名的澳洲奔富的389和407,也才300多400,不及波尔多名庄的零头。

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为了证明不是越贵的酒越好喝。完全是心理作用。

如果想要抛弃名庄光环带来的心理作用,单纯地品味欣赏各种葡萄酒的变化与特点,建议: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