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荔,想知道这里的美食小吃有哪些?

更新于:2023-08-17 04:43:49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大荔有一怪,烧饼半个卖。”这是流传在关中东部的一句俗话。这半个卖的烧饼,状如新月、颜色金黄、空心饱满、酥香可口、所以,人称月牙烧饼,这个月牙烧饼夹肉也是一绝。说起月牙

“大荔有一怪,烧饼半个卖。”这是流传在关中东部的一句俗话。这半个卖的烧饼,状如新月、颜色金黄、空心饱满、酥香可口、所以,人称月牙烧饼,这个月牙烧饼夹肉也是一绝。

说起月牙烧饼的起源,在当地流行着好多美丽的传说:

有一年,满天遍野黑压压地飞来一群群蝗虫。瞬间,禾苗被吞食的只剩下光秆秆。蝗虫一过,又遇大旱,土地干的裂了口。饥饿的人们食光了树叶、树皮后,只好扶老携幼,背井离乡。

这天,母子二人正在草棚里做着生意。大路那头走来一群讨饭的人,人群中有一位两鬓雪白的老妇肩挎讨饭篮,手拄打狗棍,有气无力地慢慢走着。好长工夫,才走到斌娃家的草棚前,她一坐到石凳上就上气不接下气地喘个不停,过了一会儿竟昏倒在地上。斌娃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端来一碗开水慢慢喂给老妇人。喝下了半碗水,老妇人干瘪的嘴唇嚅动了几下。斌娃忙从烤炉中拿出一个又软又香的烧饼,一掰两半,一块一块地送进老妇人口中。那老妇人慢慢地吃完这个烧饼后,连个谢的字都没有说,挎起讨饭笼,拄着拐棍就走了。

一连半个月,那老妇人天天来,斌娃就天天送给她两个烧饼。

八月十五这天,老妇人又来了,斌娃照例双手捧出一个刚出炉的烧饼。这回,那老妇人没接烧饼,反而递给斌娃一锭明闪闪、黄灿灿的金元宝。斌娃从没见过这东西,一下傻了眼,不知该怎么办。这位从没开过口的老妇人说:“这是给你的,顶我吃过的烧饼钱。”斌娃连摇头带摆手地说:“大娘,吃几个烧饼算个啥?这东西我不能收。”就这样,推来让去。在屋里的斌娃妈听见了,她说:“斌娃,我给你说过多少次了,待人要和气,不要和客人争吵,吃个馍,有钱给,没钱让客人走,谁没个七灾八难的。”

斌娃说:“妈,是那位常来的大娘要给咱一颗金—元—宝!”“噢,是这样,她和咱一样穷,更不能收。”斌娃妈的话刚一落点,斌娃只觉得哗啦一闪,老妇人已不知去向,面前却站着一位娥眉横翠的少妇。她挥起尘拂在斌娃妈眼前一扫,斌娃妈顿时只觉眼前光明。几十年不见的小桥流水,草庵垂柳尽在眼前,高兴地喊到:“斌娃,斌娃,妈看见东西了!”

这时候,案板上一声刀响,把斌娃母子二人同时惊住,那少妇手持斌娃常用的那把菜刀,对准刚出炉的一个烧饼中间一切,霎时香气四溢,茅屋生辉。少妇绣带飘拂,直上九天。

人们说,被嫦娥切开的半拉烧饼形状,是她留给斌娃母子的金元宝。从此,斌娃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他也娶上了媳妇,一家三口,仍以打烧饼为业。月牙烧饼的名声一下在东府各地传开。

这些美好的传说,既是对好吃又好看的月牙烧饼的赞美,更是对勤劳善良的普通百姓的赞美。

其实,月牙烧饼是由秦汉时期的“炉饼”演变而成的。尤其是西汉年间,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增加,作为京城的长安需要从其他地区调进大量的粮食等物资。古称同州的大荔县,地处黄河与渭河的交汇处,是漕运的咽喉地。为了解决河工与驻军的吃饭问题,厨师们创制了这种利于携带、便于食用的“炉饼”,世代相传至今。

《大荔县志》记载:“月牙烧饼,是由于人们食用水盆羊肉的需要而渐次形成的。过去吃羊肉时,以烧饼为主食。早先的烧饼是圆形,要夹肉,还需把烧饼掰成两半,既参差不齐,又不方便。在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与其把烧饼掰成两半吃,还不如制作时,将烧饼切成两半,既方便也美观,烧饼就由圆形改为半圆形。因其状如月牙,故名月牙烧饼。”

大荔月牙烧饼原料为面粉、精盐、碱面、芝麻、小茴香,菜籽油,经和面、制坯、烙烤三道工序而成。特点外皮焦脆,内瓤酥松空软,好看也好吃。表皮黄亮焦脆,内瓢松软,有点甜。虽说只一指头多厚薄,却有若干层层,油油香香的。虽说那里边是空的,却能夹肉、夹鸡蛋、还能夹各种蔬菜。外边却沾着不少的芝麻。热吃凉吃均可。

难怪人们赞扬大荔月牙烧饼说:“走南京到北京,同州府里好烧饼。热吃脆冷吃酥,芝麻粒粒油层层”

说到大荔,不少筒子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水盆,要不然就是九碗十三花,可是这卤肉月牙饼你吃过没?

很多人都知道这月牙饼是水盆的绝配,可是和这现煮的卤肉配合在一起也不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月牙饼馍心却是空的,只包裹一团热气,要先烙后烤才地道。

卤肉月牙饼其实吃法也很简单,看好哪块肉称好,老板帮你切成片,用汤锅中的老汤冒几下,再浇入些许老汤,用刚出炉的月牙烧饼夹上切好的肉就OK啦。

话说这玩意儿入口那个香哪,吃油腻了还可以要一份凉拌的油炸豆腐丝就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