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毛豆,芋艿和鸭子啊?
中秋节吃芋头盛行於南方,据说是纪念元末汉人杀鞑子(指元朝统治者鞑靼人)的历史故事。当初汉人起义,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统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汉人在杀鞑子起义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当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节用人头祭月,便用芋头来代替,至今还有些地方在中秋节吃芋头时把剥芋皮叫做“剥鬼皮”,据说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就由此保留下来。
老上海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毛豆、鸭子和芋头?
关于鸭子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当然秋季吃鸭子对身体颇有裨益。关于芋艿在上海、江浙等地方在中秋节有吃芋艿的习惯。小时候,以前每当一盆芋艿一上饭桌,十个兄弟姐妹就你争我夺的一抢而空。每个人手上拿着一个鸡蛋大小的圆圆芋头,用手撕下那一层层的皮,露出白嫩嫩的芋肉,将一头蘸满糖,一口咬下,满口甜甜酥嫩的口感,简直棒极了!
农历八月中旬正好是芋艿上市的季节,而且在江浙一带,芋艿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中秋节吃芋艿,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关于毛豆在江浙一带中秋节除了芋艿外还会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资料来源: http://www.962360.com/goods-958.html
中秋节为什么吃毛豆芋艿
毛豆在上海话中读毛豆荚,有吉音,寓意吉祥,多子多孙。
芋艿,形状是圆的,意为团圆,也有好运来的谐音。
1、中秋节吃毛豆和芋艿是南方地区的风俗。
2、毛豆的简介:学名是大豆俗称毛豆。大豆古称菽。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
3、芋艿的简介:芋头又称芋、芋艿,天南星科植物的地下球茎,形状、肉质因品种而异,通常食用的为小芋头。
为什么中秋节要吃鸭子,毛豆和芋头?
当年是元末时期,蒙古人(我没说错吧,不太记得咯)专横霸道,统制者欺压汉人,
所以汉人终于决定起来推翻元人,
但当时统制很严厉,所以不能明着组织斗争,
就用暗语.
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不确定字是不是这么写),
就取谐音"鸭子",
大家约定,中秋节大家都"吃鸭子",
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制,
革命有没成功不清楚,
中秋"吃鸭子"的习俗倒是留下来咯.
毛豆,芋头的故事就不知道咯,我爸爸没说.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烤鸭 芋艿?
中秋节吃烤鸭、芋艿的原因:
1、阴历八月间,正是芋头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另外民间有一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2、据说当年有一群妖怪每年到八月十五就去村庄里打劫,百姓对这些妖怪狠之入骨。有一年村里事先请了除妖的师父来,众妖怪一看情况不妙,有几个脑子快的就纷纷变成鸭子跳水逃命,被人家给捉了。百姓不解恨就把鸭子放火上烤,烤熟了吃肉.后来为了纪念八月十五就有了吃鸭子的习惯。
另外,中秋吃毛豆没什么特别典故,只是取谐音,毛豆又称“毛豆荚”,“荚”音谐“吉”,表示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