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而且近几年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所以大家总算真正地重视起了糖尿病,我接触过一些人,其实还蛮年轻的,十八十九岁的年纪,在向我进行咨询的时候,就特别担心自己会得糖尿病。然而在提到糖尿病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到血糖的波动,糖尿病患者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控制血糖的稳定,所以血糖的波动就成为了糖尿病患者首要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血糖波动呢
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血糖也有一定波动。由于人体有着非常精密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使得一天内的血糖波动幅度小于2-3毫摩尔/升。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血糖调节机制受损,再加上饮食控制不当、降糖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使得血糖总体水平升高。尤其是餐后血糖会显着升高,全天24小时血糖曲线波动明显增加,一天内的血糖差可能数倍于正常人。
血糖波动的原因
运动影响:运动也会引起血糖的波动。糖尿病的病人需要强调运动,如果不运动的话,血糖水平就会波动,但是如果运动的太剧烈,血糖也会因为应激、体内激素的变化,引起血糖升高。
饮食不节:是血糖波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当人在正常进餐后,血糖就会有较大的波动,有些城市市民特别喜欢吃糖醋排骨、油面筋、洋快餐等一些高油、 高脂的食品,有些人需要应酬,经常是烟酒不离身,这些都会使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即血糖升高。
睡眠不好:睡觉睡得好不好,也会对血糖波动有很大影响。如果一个人失眠的话,那么他第二天的血糖可能就很高。
环境变化:长途旅行和出差、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天气变化、季节更替、怀孕等都是产生应激性血糖波动的重要因素。
细菌感染:糖尿病人抵抗力较弱,如果皮肤破了,很容易出现感染,而且感染很难较快得到控制,感染后,患者分泌比较多的应激激素,会导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血糖波动的影响
有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短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症状方面,比如头晕、视力模糊、口干、多尿。长期来说,会对病人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造成影响。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细胞功能本身就比较差,如果血糖波动过大的话,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的程度就会加快,那么他将来的血糖控制就会更加的困难;第二个更长期的影响就是对他的并发症的影响,血糖的波动和血压的波动很类似,血压的波动能引起心、脑、肾等血管的硬化,甚至直接引起中风。血糖波动也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长时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容易出现动脉硬化,血管功能下降,最后出现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慢性血管并发症。在很多的临床研究里面也得到证实,血糖波动大的话,患者的心血管和脑血管患病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

血糖波动怎么办
1、注意生活方式 要少吃高热量的食物,将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BMI24),体重超重的患者要减肥。在食物构成上,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少吃高脂食品,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粗纤维食物。
2、要合理地进行运动 糖尿病患者如果尽量参加运动的话,血糖水平肯定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下降。建议糖尿病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星期运动五天,每天运动半小时左右。因为运动时间一般是在餐后,所以运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餐后血糖的高低。
3、情绪对血糖的影响 事实上,情绪对血糖的影响很大,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乐观一点,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莫要对疾病过于悲观,这样反而是雪上加霜。
4、不要过量饮酒 大量饮酒对糖尿病患者是非常有害的,有些患者大量饮酒后会由于酒精损害肝脏导致肝糖原储备下降而引起低血糖,还有些患者大量饮酒后由于糖代谢障碍引起高血糖,喝酒过多还可能导致酒精性肝损害。
对于血糖波动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血糖监测
1、实施血糖监测可以更好地掌控自身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活动、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帮助患者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
2、血糖监测的结果可被用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改善治疗状况。
3、实时血糖检测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4、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身体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