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是有关农业方面的谚语,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农业生产包含有农,林,牧,副,渔等多项种养殖业,而这些劳动项目又离不开土,肥,水,光,温,气,人等。古人创制了"二十四节气",可以围绕着节气来按排农事活动,也就产生了很多的与节气有关的农谚。如"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穷人不要愁)"等。

此话是什么意思呢?
此话的意思就是,每年到了冬至后就进入了每年最冷的九天,冬至是头久的第一天,每九天为一段,共有九段,又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冻开,八九燕来,九九牛羊(耕牛)遍地走"。
那么五九就是四十五天,冬至到立春要经过小寒大寒,再就是立春,刚好三个节气,每节气15天,进入立春节气为46天,这样就是立春为六九的头一天,所以叫春打六九头。
立春之后气温会逐渐上升,穷人缺衣少吃的问题即将得到缓解,所以会有吃穿不用愁。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这句农谚在缺衣少穿,温饱不得的年代是有一定的道理。毕竟那个年代,人们无论怎样辛勤耕耘,也会被剥削得缺吃少穿,难以过冬,就希望春天快来,可以不被冻,可以弄点野菜充饥。是那个年代穷苦人民的自我安慰,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但到了今天,这句农谚我觉得就不再适应了。我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无论季节怎样更替,我们基本不会为吃不饱穿不暖而操心了,而是为了如何挣大钱而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