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农村人春节前都做大枣饽饽,蒸大枣饽饽应该冷水锅,还是热水锅?有什么讲究?
在我们胶东农村,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蒸大枣饽饽和圣虫,作为过年时候供奉祖先的贡品。那么农村人做大枣饽饽都有啥讲究,又是凉水锅蒸好还是热水上锅蒸呢,看一看我们的做法。
做大枣饽饽的讲究
农村的大枣饽饽讲究面白、形好,这样过年的时候摆在那里才倍有面子。所以这大枣饽饽所用的是"头遍面″,这样做的大枣饽饽才白。
做饽饽的面要硬。农村做过年的大枣饽饽可不是个轻快活儿,揉的面比平时做馒头的面要硬上好几倍呢。面越硬揉起来越费力,做出来的大枣饽饽越有嚼头,口感越好。并且发好的面要反复揉搓,这面也就越揉越光,越揉越白。
大枣饽饽揉搓成型后,讲究一下"醒"字。大枣饽饽醒的恰好,那蒸出来的饽饽就越"起发"。农村醒饽饽时候一般是在热炕头上,饽饽要用笼布盖好,以防表皮皴了。等到大枣饽饽个头变大,份量变轻,就可以上锅蒸了。
蒸大枣饽饽到底是冷水上锅还是热水上锅呢?
其实,醒好后的大枣饽饽是应该热水上锅的,因为大枣饽饽己经醒好,热水上锅可以防止大枣饽饽在锅内时间长了而发软变型。如果是冷水上锅,那么在水烧开的这个过程中会变软,影响饽饽的形状。
蒸大枣饽饽不能用铝合金锅盖,应该用草编的笼屉帽,四周用屉布围住。这样,锅内的蒸汽压力够劲,蒸馏水也不能滴在大枣饽饽上。而且蒸熟后,不能马上掀锅,要等一会儿,掀锅的时候也有技巧,要从一边慢慢掀开。也是防止汽水滴到饽饽上,影响美观。
农村还有一种说法,腊月应少去别人家中串门,别"踩"了人家的大枣饽饽。如果到别人家正好遇到人家在蒸大枣饽饽,那要到灶膛口,帮人家添一把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