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夏季雨水多,容易导致体内湿气重,危害健康。

那么湿气重的人,会有哪些表现呢?
1、头昏脑涨、浑身不爽
即使每天补充充足的睡眠,也没有干重活,但是总是头昏脑涨、浑身不爽,这就是体内湿气较重的表现。
有的人可能还会伴随着发热或是怕冷等异常表现。

2、小肚子大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
湿气重,会导致水湿留在人的身体内,然后慢慢就会造成小腹的水肿。
生活中如果发现哪里都不胖,但是就是小肚子大,多是湿气重导致的。

3、皮肤变差
湿气重的人,脸上容易出油,整天油光满面的。
并且已经不是青春期了,但是脸上总是长出痘痘,甚至是后背也都是痘痘。

4、舌头厚腻
早晨照镜子的时候,可以伸出舌头来看一看,舌头很肥大,厚腻,黏黏的感觉,同时舌头牙,出现了裙边一样的齿痕。
这些表现都说明身体的湿气太重了。

5、消化能力变差
湿气和脾密切相关,湿气重的人,也说明脾胃的功能下降。
所以就会出现不消化,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情况。
在排便的时候,大便黏腻,粘便池,冲不干净等。

夏季去湿气,事半功倍,提醒:少做四事,牢记五个一
少做四事
1、少贪凉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
尤其是夏季,天气热,人们更喜欢吃一些冷饮,冰镇食物,经常摄入都会增加湿气侵袭。

2、少熬夜
经常熬夜的人,会对脾胃产生损伤,时间长了,身上的湿气就会加重!
想要祛湿,养护脾胃健康,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每晚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在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最好保持在睡眠状态对去除湿气也是很有利的。

3、少久坐
夏天人,在空调房一坐坐一天。
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也会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生。

4、少喝酒
中医认为,酒,助湿邪!
经常大量喝酒的人,会增加湿邪入侵。
并且,喝酒会损伤肝脏,导致酒精肝;会伤害血管,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牢记五个一
补充一种食物
芋头,口感细软,绵甜香糯,易于消化,是一种很好的碱性食物。
芋头的主要功效就是健脾补虚;散积理;散结解毒;清热镇咳。
经常食用调节脾胃,加速湿气的代谢。

多饮一杯茶饮
将玉米须、薏仁、赤小豆、马齿苋、华花郎、芡实、山楂、淡竹叶,制成华花郎薏仁茶,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华花郎可泻火除湿,可以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问题,对湿热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错的效果。
薏苡仁入脾,可以健脾除湿,味甘淡,渗利即利水渗湿,像疏通水道一样将水排走。

赤小豆可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
山楂善于行气散瘀,化浊降脂。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
玉米须有凉血、泻热的功效,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还有利水、消肿的作用。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马齿苋可清热解毒,利水去湿。

坚持一项运动
经常运动,可促进排汗,增加湿气的代谢。
夏季,我们可以选择游泳,即可解暑,也可促进全身的运动和代谢。
人在运动的时候,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活化气血循环,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每晚坚持一个习惯
用热水泡脚,也有助于去除体内湿气。
每天用热水泡脚,水温以38~43度为宜。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泡脚能够疏通经络、促循环,帮助排出体内湿寒。
尤其是在泡脚的时候,达到微微出汗是最好的效果。

避开一个环境
如果环境潮湿,我们人体内就会产生湿气。
经常生活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所以夏天不要直接睡地板;下雨天少外出;未干的衣服不要穿;洗完澡把头发吹干在睡觉。
即使是夏季,也可以在阳光不是很充足的时候多晒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