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很多人,特别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如何让大便通畅,不再受便秘这个问题困扰,如何预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偶尔发生便秘是常见现象,当便秘持续>12周则为慢性便秘。
便秘的治疗应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也可使用泻药等药物缓解症状。
便秘有不同类型:
排便障碍型便秘:指由于盆底功能障碍或盆底肌协调运动障碍,导致粪便堆积于直肠内而不能顺利从肛门排出。
慢传输型便秘:指肠内容物从近端结肠向远端结肠和直肠运动的速度低于正常人。
混合型便秘:兼具以上两型的原因和特点。

便秘需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品,比如全麦的食品,还有蔬菜水果,包括西兰花、青豆、西梅、植物油、火龙果、木瓜、梨、奇异果、桃等。
所以,家长在喂养孩子时,需要慢慢添加辅食,对于较小的孩子可以将其制作成汁状或菜泥状的形状去喂养。

有些便秘不是食物所能解决的,还要注意其他一些习惯:
1、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至少1.5~2L,能增加粪便中的含水量,使粪便松软,排出更容易。
2、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帮助增加肠道肌肉的活动,对于卧床、运动量少的老年患者益处更大。
3、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每日定时排便,如清晨或餐后2小时,不要抑制便意,且排便时保持注意力集中,减少外界因素干扰。

有时候便秘需要医生的帮助:
便秘可以引起肠梗阻:便秘伴随腹痛,如果解不出大便,疼痛无法缓解,要及时就医。
有时候长时间没有解大便,需要靠医生的一些手段来解决,例如开塞露,潘泻叶,果导片等辅助药物来解决问题,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有时候还需要一些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帮助。
当以上治疗方式无效时,且患者的症状严重影响到工作生活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但需注意手术有一定复发率,并可能产生相关并发症。

有些人因为心理作用引起排便困难
有些人排便的时候,用觉得自己排便时间长,别人会笑话自己,不好意思。通过深呼吸、心理意象或药物帮助缓解压力,减轻便秘症状。 养成排便习惯很重要不要抑制便意,如厕时不用着急,但应避免时间过长,避免注意力不集中,减少外界因素干扰。可有意识的训练排便规律,比如餐后的20~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