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餐烹调里,很多人都以为西红柿炒鸡蛋是最般配的组合, 殊不知,接触西餐后,却发现原来西红柿和马铃薯才是绝配。吃薯条一定要蘸番茄沙司,才能吃出薯条酥脆软糯的口感,配合着沙司酸香顺滑,绵密爽口 味道才是对味蕾最大的满足。
说到鸡蛋。不能简单地把它归结为”百搭“食材。那样不足以全面概括鸡蛋在我们食物链中的地位。它完全可以担当的起“万能”食材的称号。无论是煎,炒,烹,炸,炖,煮,烩,做汤,调馅儿,清蒸,水煮,烙饼,烘焙等等,海鲜,肉类,主副,搭配组合起来毫无压力,食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中西餐饮烹调中都是十分常见的食材。

鸡蛋的营养十分丰富。富含胆固醇,蛋白质。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很适合人体生理需要、易为机体吸收,利用率高达98%以上,营养价值很高,是人类常食用的食物之一。
很多人都喜欢吃鸡蛋,一天一个水煮蛋,就能够给人的机体补充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有很多家庭的早餐桌上,白水煮鸡蛋都是不可缺少的必备食品。就连寺庙里出家吃素的僧人也并不排斥这种 十分 简便易得的营养品。

据说“战争狂人”希特勒就十分爱吃鸡蛋, 还曾专门聘请了一个能够用鸡蛋做出110种不同菜肴的厨师来为他服务。
要说鸡蛋炒什么最好?
我的答案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都以为鸡蛋和西红柿,搭配最好吃。 可是再接触薯条蘸番茄沙司,才知道味道更属上乘。

鸡蛋无论在与何种食材搭配组合做成菜肴,都实属于点睛之作,神来之笔。
所以说,只能概括一下“适口者珍”。一道菜十个人品尝,有七个人说好吃。那这道菜就属于成功的。这道菜在在“色,香,形,味,意养,器”几方面儿,达到了这七个人的口味标准,贴近了饮食习惯,那他们就认为这道菜是好吃的,是值得推崇的。
反过来讲,鸡蛋正因为它的 可塑性强,“万能”的特点,与任何食物都可以 搭配。所以,才不好去评定 哪一种食材与它组合在一起是最好的。
其实,鸡蛋也是属于简单,易得的平常食材。就像白菜豆腐。人人都吃,家家都做,但真要做到出奇,有新意,口味独特,让人 品尝之后眼前一亮,却又实属不易。

就像川菜中的名菜「开水白菜」一样。表面表面上看平淡无奇,品尝过后才知道,实在是精彩绝伦,令人流连忘返,唇齿留香。眼看只是好似一颗白菜心,静静地卧在好像是白开水的汤里,没有什么特别的。实则这道菜是用精选北方的大白菜心,配以鸡,鸭,排骨熬汤,鸡肉蓉,猪肉蓉 澄清高汤中的杂质,之后调味,还要淋上一点鸡油。白菜心煮好后,清鲜淡雅,香味浓醇,喝一口汤,汤香味美,滋味儿浓厚,却又不油不腻,清香爽口。这样的食材,这样的外观,这样的味道,才让「开水白菜」成为川菜中的经典菜肴。但是也不能说「开水白菜」就是大白菜的最好吃的做法。

同样的道理,鸡蛋的应用类别要比白菜的做法更多,更广泛。所以也更不好去贸然下结论。哪种食材与鸡蛋组合搭配是最好吃的。
正如古话讲“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中华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武术,在冷兵器时代,毫不夸张的说,是杀人技。可以一招判胜负,定生死。所以才能分出第一第二。而做菜就如写文章,讲究的是内在,要让别人体会和揣摩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含义。它不如武技那样直接明了,所以就很难去判断,如何准确区分第一。也就谈不上是最好。好比,你说西红柿炒鸡蛋最好吃,他说鸡蛋炒大葱是心头好。第三个人却说什么都不加,原味才能吃出鸡蛋本真的味道。这实在是各执一词,难以评断。
毋庸置疑。鸡蛋所蕴含的香气,是无人能够抵挡的。小时候,一直不明白,妈妈每回炒鸡蛋之前都务必要抽打很长时间的蛋液,把鸡蛋液打“发”起来,抽打起泡。后来大了才渐渐知道那是把蛋黄和蛋清充分的搅拌融合,而且要让空气进入到蛋液中,使鸡蛋内部组织更加的松散,把鸡蛋液在热油中划散,这样炒出来的鸡蛋才更嫩,更香。

中国烹饪,之所以流传千年,经久不衰,就在于后辈能够在继承先人的宝贵遗产的同时,并不墨守成规,泥古不化。而是不断的创新,求变,并发扬光大。如果一味的遵循古法,不思进取的话,中国烹饪不会发展到现在,一定是已经消亡了, 人类或许还停留在茹毛饮血,只会用火简单的炙烤动物的皮毛阶段。
鸡蛋出现到现在,也已经很长的时间。甚至还因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争论,成为千古的悬案。但是现在看来,这么多年也并没有 一道大家公认的最好吃的与鸡蛋搭配炒出的菜肴来。
只有经过不断的摸索,创新,再丰富和发现新的食材的同时,不断的比较尝试,也许在不久的未来 ,能够创出属于和鸡蛋搭配出美妙味道的菜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