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尿酸高了会怎样?
在许多流行病学研究中,男性的血尿酸盐浓度上限定为7mg/dl,女性定为6mg/dl,故男性血尿酸浓度>7mg/dl(420μmol/L)、女性>6mg/dl(360μmol/L)即定义为相对性高尿酸血症。而绝对性高尿酸血症指不分年龄、性别,血尿酸> 7mg/dl,此时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性肾损害的发生风险增加。
因此,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主要生化特征,血尿酸水平越高发生痛风的几率越大。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的,称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而继发于其他疾病或使用药物所致的称为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过高的尿酸,来源于吃的高嘌呤食物?
人体内尿酸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内源性,主要由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谢而来,约占80%;二是外源性,由摄入食物中的核苷酸分解而来,约占20%。因此嘌呤吸收过多在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中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当大量摄入高嘌呤饮食后,可以使血尿酸水平升高,如果同时伴有尿酸排泄减少,可能导致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甚至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限制嘌呤摄入后,可使血尿酸水平降低约1mg/dl(60umol/L),但需要指出的是,原发性痛风患者采用低嘌呤饮食甚至无嘌呤饮食,虽然可降低血尿酸水平,但并不能纠正高尿酸血症,因此一般认为高嘌呤饮食不是痛风的原发病因,但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高嘌呤饮食则可导致血尿酸水平迅速升高,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尿酸生成增多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病因中所占比例较小,约10%左右,已经明确的主要原因是遗传性嘌呤代谢酶的异常所致。

嘌呤摄入既然不是高尿酸、痛风主要原因,为何还需控制?
控制食物中嘌呤的摄入在痛风治疗中很重要,尤其是有家族史的痛风患者更应及早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痛风患者的饮食应鼓励低嘌呤食物,限制中等嘌呤含量食物,避免高嘌呤食物。

虽然低嘌呤饮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问题,但是可带来这五大好处:
可使血尿酸下降1~2mg/dl;减少痛风急性发作;缩短发作期时间;减少尿酸盐沉积形成结石;减少降尿酸药的应用。被忽视的高嘌呤食物,被错认为低嘌呤的食物
并非所有海产品均为高嘌呤饮食,如海参、海蜇皮和海藻为低嘌呤食品;也并非所有的蔬菜均属低嘌呤饮食,如黄豆、扁豆、香菇及紫菜为中高嘌呤食品;也并非食物嘌呤表中数据高的食物,就必须远离。
先附上常见食物嘌呤含量表






通常把,每100g含嘌呤>150mg 的食物称为高嘌呤食物;
每100g含嘌呤25-150mg 的食物称为中嘌呤食物;
每100g含嘌呤<25mg的食物称为低嘌呤食物;
可以看出,我们平时认为的荤腥、海鲜、河鲜类食物,并非都是高嘌呤食物!
海参:4.2mg/100g;海蜇皮:9.3mg/100g;猪血:11.8mg/100g;桂鱼:24mg/100g;猪皮:29.8mg/100g;海藻:44.2mg/100g;同样,也有我们平常认为的蔬菜、素菜,也并非都是低嘌呤食物!
豌豆尖(豆苗菜):500mg/100g;芦笋:500mg/100g;黄豆芽:500mg/100g;紫菜:274mg/100g;香菇:214mg/100g;绿豆芽:166mg/100g;海带:96.6mg/100g;除了以上容易忽视的高嘌呤蔬菜,这几种干果嘌呤含量也不低!
瓜子:143mg/100g;花生:96.3mg/100g;腰果:80.5mg/100g;关于黑豆(137.4mg/100g)、黄豆(116.5mg/100g)、绿豆(75.1mg/100g)及相关豆制品,尿酸高人群能否吃的争议存在许久。
根据最新的(2020年1月发布)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所发布《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不推荐也不限制豆制品(如豆腐)的摄入……

所以,以上几种豆类及其豆制品想吃就吃吧。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