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为什么喝腊八粥

更新于:2022-01-07 19:33:20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腊八节喝腊八粥已经成为一种表现,但是我们为何要喝腊八粥?腊八节为什么吃腊八粥腊八节必须喝腊八粥吗?腊八节喝腊八粥有什么讲法吗?

腊八节喝腊八粥已经成为一种表现,但是我们为何要喝腊八粥?

每年到了腊八节,人们就开始喝起了腊八粥。至于腊八粥的由来有多种说法,目前比较流行的三种说法分别是祭祀,佛教,朱元璋

说法一,喝腊八粥寓意祭祀祈福

在古代,一般一年的十二月份是进行祭祀祈福的日子。这一天,古代的人会准备干物祭祀八谷星神,庆祝一年的丰收,同时祈祷来年能够风调雨顺。

祭祀用的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腊八名字也就由此而来。

后来每年的腊月初八,人们就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也被称作腊八祝或称蜡八祝,因为祝与粥同音,于是就在每年的腊月初八这一天,把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做成粥,敬献给农神,用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

说法二,纪念释迦摩尼成佛日

农历的腊月初八是佛祖悟道成佛之日。

相传释迦牟尼佛得道成佛前曾游历印度,有一次他来到一个叫做摩揭陀国的地方,因为饥渴难耐,于是就昏倒在地。

而这时一位牧羊女正好路过,她用自己做的午饭救了释迦牟尼。 她做的午饭是用糯米粥、粘米和一些野果熬成的粥。

后来释迦牟尼醒来后参悟成佛,而这一天就是腊月初八。以后每到腊月初八的时候,一些参佛的僧众就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奉释迦摩尼,以此来纪念佛祖成佛日。而这个供奉佛祖的粥就被称作腊八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流传于民间。

这一版的说法是目前可信度比较高的说法,因为一些古籍典故中都做了记载。比如周密写的《武林旧事》 就有描述:“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梅、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可见腊八粥起源于于佛家是可信度比较高的一种说法。

说法三,朱元璋自创腊八粥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朱元璋创造了腊八粥。传言朱元璋小时候给一个财主家放牛,有一次放牛将牛腿跌断了。

老财主看到自己的牛跌断了腿,就气的将朱元璋关起来,不给他饭吃。朱元璋在屋子里发现了一个老鼠洞,里面有一些米、有豆,红枣。他把这些混在一起煮成了粥,解决了自己的饥饿。

在到后来,朱元璋当上了皇帝。一次在腊月初八的时候记起了这段经历,就叫御厨做了类似的粥。然后腊八粥就流传了起来。

腊八节为什么吃腊八粥

腊八吃腊八粥是习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

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

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

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

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稗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

腊八节必须喝腊八粥吗?

习俗,应该喝!就像端午节包种子,赛龙舟!要是不会做,建议你去超市买成品的八宝粥!

腊八节喝腊八粥有什么讲法吗?

纪念释迦牟尼。 腊八粥的由来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 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

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