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夏至三庚
二伏:夏至四庚
三伏:立秋一庚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和物候学相结合的产物。古人把地球作为坐标中心原点,日月星辰在一年当中会运行到不同的坐标位置。
这个坐标系,就是现代天文学概念当中的“天赤道”或“天球赤道”。

从每年的夏至日开始,往后数第三个“庚X”日,这一天,就是头伏。
二伏就是从夏至之后数第四个“庚X”日。
三伏是从立秋后数一个“庚X”日。
头伏、三伏,固定是10天,二伏可以是20天,而且大部分二伏都是20天,这样整个“伏天”往往有40天之长,下一个总长30天的三伏是2031年。
“三伏”养生方法
A.不宜忽冷忽热,管好你的空调遥控器,把它设定在适宜的温度(如26℃)。
B.不宜过食冷饮,不是不让吃,要有节制。
C.保持运动(针对体质还凑合的人),加强体质锻炼(针对动不动就感冒的人)
D.如有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中药调理。
三伏天的“好处”
针对一些秋冬季节的多发病、高发病,如慢阻肺、支气管哮喘(遇寒加重者)、关节炎(遇寒加重者)。
另外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夏季也是相对平稳的,因为这类疾病很大一部分遇寒冷会突然加重。
对于这些患者,夏季的炎热,对他们是一种保护,而且,可以利用这样的炎热环境,来加速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医跟这叫做“冬病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