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已经成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挂在嘴边的词语,然而真正付诸行动以及成功减下来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市场上也有很多的减肥产品,但是真正有用的也没有多少,而且最终的减肥之源就是控制饮食。

肥胖也是一种病
肥胖症指的是:由于机体能量摄入长期超过消耗量,从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或)分布不均匀,体重增加而造成的一种疾病症状。一方面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肥胖症又是多种复杂情况的综合,如它常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缺血性心脏病等集合起来出现,因而它也是一种代谢异常性的疾病。
评价指标:体重指数(BMI) 体重/身高平方(kg/m2) BMI是临床医务工作者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肥胖症时常用的一种检测指标,与通过计算患者标准体重来确定患者是否发生肥胖的意义基本相同。
肥胖的分类 根据引发肥胖的不同因素:外因性肥胖-主要指的是由于多食等原因造成营养过剩所引起的肥胖。内因性肥胖-指的是由于机体内分泌激素分泌紊乱,以及代谢障碍所导致的肥胖,内因性肥胖分为下丘脑性肥胖、内分泌性肥胖、能量代谢性肥胖、遗传性肥胖、药物性肥胖及体质性肥胖七类。
哪些人群是肥胖易发人群?肥胖常见的病因有哪些呢?肥胖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
肥胖易发人群: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体育锻炼的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当他们停止重体力劳动和运动后;②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妊娠哺乳期和绝经期后;3有家族肥胖史,以及出生时体重明显超重的孩;④喜欢饮酒,尤其是嗜饮啤酒的人容易发胖;⑤喜欢吃甜食、油腻食物,以及喜欢吃夜宵的人容易发胖。多食少动的人更是容易发胖。
肥胖的常见病因:1、遗传因素:单纯性肥胖者多有家族史。2、饮食因素:热量摄入过多,尤其高脂肪或 高糖饮食均可导致脂肪堆积。3、活动与运动因素:运动是消耗能量的主要方式。运动减少,能量消耗降低,未消耗能量以脂肪储存于全身脂肪库中。4、神经精神因素。5、代谢因素:肥胖者合成代谢亢进,与正常人相比有着显著差别。6、内分泌因素:肥胖者胰岛素分泌偏多,且又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较不敏感,脂肪细胞上单位面积的胰岛素受体密度减少,也促进脂肪合成。
肥胖的危害:1、肥胖与II型糖尿病 脂肪储存↑—脂肪降解↑—大量FFAs进入肝脏—阻碍了肝脏摄取胰岛素:糖利用和糖原异生循环胰岛素浓度增加—胰岛素R下调—胰岛素抵抗—高血糖。2、肥胖与心血管功能 研究表明,左心室的重量与BMI成正比关系。肥胖患者可出现CO↑—心室充盈量↑一离心性肥大合并外周阻力增加—向心性肥大。3、其他 肥胖性心肺功能不全综合征,也称pickwickian综合征,或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多见于极度肥胖的患者,是肥胖症患者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哪些饮食习惯以及食物容易引起发胖呢?
1、摄食过最是形成肥胖的主要原因 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能量摄入大于消耗,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贮存在脂肪细胞。众多肥胖者,自幼形成的饱腹习惯,使下丘脑饱感中枢反应退缓,并视进食品味佳肴的色、香、味为享受;不仅能满足生理需求,更能达到心理满足感,往往出现多食,不节制。在大量人群调查中发现,肥胖者的口味都很好,似乎对食物怀有特殊的感情,看见食物就会有强烈的进食欲望,进食速度明显快于一般人,进食量也比一般人多。另外,一些肥胖病人平时习惯性进食大量食物,并不是因为有饥饿感,而只是一种习惯。所以摄食过最是肥胖者普遍存在的问题。
2、进食过快在肥胖患者中也较常见 从开始进食到形成饱腹感是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饱感中枢)接受神经(牵张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和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形成的反射过程,饱食中枢需在进食后20分钟左右,大脑的饱食中枢才会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进食速度过快者,在饱食中枢尚未兴奋时进食量已超过人体生长与消耗所需能量,进食速度越快达到同样饱腹感所致的食物就越多。减慢进食速度,增加咀嚙嚼次数能有效地减少摄食量。因为咀嚼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匀而使其体积增大,从而增加了饱腹感。另外,咀嚼运动本身也使饱腹感增加。每口食物应咀嚼30次。一餐需20-30分钟,能有效限制进食量。
3、饮食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高脂肪、高糖(碳水化合物)膳食。(1)嗜好高脂食物:脂肪的营养价值在于提供给人类所必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及脂肪酸。这些物质与人体的视力、 皮肤、骨骼等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但脂肪的产热量一般是同等重量蛋白、 碳水化合物的1倍多(1克脂肪产热9000卡、1克蛋白和碳水化合物产热量为4000卡。)肥胖患者多偏爱肥肉、动物内脏、油炸、奶类等高脂肪饮食,易使热量摄入增加。WHO规定一个 人脂肪摄入量在总热量中所占比例不超过25%~30%。照此计算一个人 每天脂肪摄入量应在40~50克(包括所有动植物脂肪)。在我国居民吃的肉食中,猪肉占85%,禽肉只占10%。这种结构很不合理,因为猪肉脂肪含量很高,一般为50%左右,即使瘦猪肉脂肪含量也接近30%,这样就使脂肪摄入远远超过限量。 此外,动物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不仅能导致肥胖,并且脂肪在血浆中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转,所以嗜好高脂食物也是高脂血症的主要原因。(2)、嗜好高糖食物:什么是糖?糖是由碳、氢、氧种元素组成,统称为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日常生活中的白糖、红糖和葡萄糖属于单糖和双糖,淀粉属于多糖。三大营养素中,碳水化合物饱腹感低易吸收,可增加食欲,肥胖者较多喜食甜食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易被吸收进入血液,刺激胰岛素分泌,特别是单糖和双糖极易被吸收,迅速进入血液使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岛素的急剧大量分泌又使血糖下降,这时人又会出现饥饿感,又必须依靠进食来充饥,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有些人有事无事地爱在嘴里含一块糖,看到巧克力糖就控制不住,肥胖自然与他携手。有人问,光吃”馒头为什麼也会发胖?这是因为碳水化合物除了供给人能最消耗外,多余的合成为肝糖原、肌糖原或转化为脂肪储存。如果一个人每天摄入能量超过消耗,哪怕只是糖类,结果也是日渐增重。
4、三多饮食能量分配不合理 另外,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不合理也是原因之一。一些肥胖者早餐不吃,中餐多丰盛,晚餐过饱,而人的代谢以上午最旺盛,下午逐渐缓慢,到晚上最低特别是睡前加餐易使能量贮存。有的人一日三餐不能按时进餐,甚至会把一日三餐集中在晚上,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且量又很大,吃饭后缺少运动,久之极易发胖。
5、烹调方法不当 肥胖患者较偏爱油煎、炸的食品,煎炸食品含脂肪较多,并刺激食欲,是肥胖的原因之一。
6、其它(零食、饮酒) 吃零食过多会造成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均衡,有些人有意识无意识地进食。(多种零食含热最较高如100g花生、核桃仁、瓜子仁、巧克力均可产热500Kcal等于食用150克主食)。零食 使能量摄入除一日三餐外,又增加了相当部分,也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乙醇是高热量物质,因1ml乙醇能产生7千卡的热量,仅次于脂肪(每100克白酒的能量为232千卡,每100克红葡萄酒的热量为73千卡,每100克呻酒的热量为39千卡)。乙醇还能影响脂代谢,如果膳食中含较高脂肪,其脂肪的不良影响则更显著,加之饮酒是高热量菜肴的摄入,进一步加重了肝脏对能星转化障碍,久之易诱发脂肪肝。
7.营养缺乏 人们普遍认为,肥胖是营养过剩的结果。然而,研究结果却表明,某些单纯性肥胖体内缺乏促进脂肪转化为热量的一些营养素包括 vitB1、 vitB6、 viB12、 vitC、 尼克酸及锌、铁、镁等;这些物质的缺乏导致脂肪分解受阻。当人们因偏食使上:述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时,脂肪的氧化分解速度减慢。此外,微量元素锌、镁缺乏时,体内甘油三脂含量增加,脂肪生长因子活性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