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贮藏是有学问的,要想长久存放,要讲究一定的技术。在我们的传统贮藏中没那么多讲究,也不讲究技术,所以贮存久了易变坏,只能扔掉一部分。现代土豆的种植是商业性的,需随时根据市场情况而售卖,可能贮存时间短,也可能贮存时间长,对贮藏的要求更高。那么,如何贮存才能长久呢?

土壤干燥时采收土豆
第一,采收时间有讲究
土豆采收,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不是这样的,要想土豆贮存长久,是有讲究的。采收之前,需要看三个因素:一是植株,二是季节,三是土壤。此话怎讲?就是说:1、看植株长势,最佳采收时间是植株枯黄时,块茎进入休眠期;2、春播土豆的最佳采收时间,在气温升高之前,秋播土豆的最佳采收时间,在霜冻到来之前;3、无论春播土豆,还是秋播土豆,采收时都必须在土壤干燥时进行,需选晴天。
掌握好以上几点注意事项后,就可以做采收准备了。这样采收的土豆,宜于贮藏。
第二,正式贮藏之前必须进行预贮存
为什么要进行预贮存?因为在土豆采收过程中,难免有机械损伤;在运输过程中,难免有相互擦伤;有的可能存在病虫伤害。所以需预贮存,给土豆伤口愈合的时间。但是,一般机械损伤与相互擦伤可愈合,而病虫伤害的最好是扔掉,避免病虫侵染其它土豆。从时间上讲,常温下预贮存15~20天为好,但如果天气阴凉,温度低,还应该适当延长预贮存时间。预贮存时需要注意三点:1、注意别堆太厚,以1米左右为宜;2、需设透气孔,可预贮存前挖好通风沟,也可预贮存时在土豆堆插入竹片制成的通风管,以便通风降温;3、需要预雨、防晒、防光,可用草毡遮光、挡阳、避雨。在预贮存过程中,要经常翻动,降低土豆堆中的温度、湿度,并检查是否有腐烂的土豆,如果发现,应立即扔掉。

贮藏室
第三,必须对窖藏室进行清理、消毒
以前的传统贮藏方式,南方主要靠地窖,北方主要靠窑洞。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贮藏技术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可以建造专门的冷库,可以是大型的地洞,也可以是地面上的房子,能制冷就行。但无论哪种方式进行贮藏,都需对贮藏室进行清理,将原有的残、烂、废、腐料全部清除干净,避免它们身上附着的真菌、细菌侵袭新贮藏的土豆。清理后进行一次彻彻底底的消毒,将可能存在的病毒全部消灭干净。可使用硫磺或甲醛溶液进行喷雾,密闭三天,然后通风透气。
第四,贮藏时必须严格筛选土豆
土豆贮藏的目的是择时上市,行情好时卖出能卖高价,可以多赚钱。因此,为节省贮藏空间,为贮藏最好的土豆,贮藏之前必须严格进行筛选,只选最好的。挑选贮存土豆时有什么标准吗?标准是有的,我常用的标准是“一干六无”。什么是一干?什么是六无?在这里,我跟大家普及一下。一干,是指土豆表皮干燥。六无,是指无破皮、无伤口、无病块、无冻块、无腐烂、无泥土。这就是说,要选择最佳状态的土豆进行贮存。唯有如此,才可能使土豆的贮存时间更长。

贮存整齐的分类摆放
第五,严格温度、湿度、通风的管理
在整个贮藏过程中,最主要的是把握好三个方面,即温度、湿度、通风。那么,贮藏土豆时对温度、湿度、通风有什么要求?温度以2~4℃最好,湿度以85~90%最佳,通风怎么衡量呢?就是贮藏室能随时通风换气,可减少贮藏室土豆呼吸时产生的热量,降低消耗,从而确保土豆块的品质不受损害。可以说,这是贮藏管理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三个条件。有一项做得不好,就可以毁于一旦,所以得格外注意。
第六,条件许可,可实行分类贮藏
在土豆贮藏过程中,很多人都是土豆挑选后大小混在一起的,不同用途的土豆混在一起的。其实,为避免万一贮存失败而带来一损俱损的损失,应该将土豆分开贮存。比如食用的、加工用的、留种用的,将它们进行分类,分堆贮存。如果贮藏库空间大,能分类贮存就尽量分类贮存,这样可尽可能的降低损耗风险。

贮藏冷库
总结:
土豆贮藏有讲究,贮存时间久需要技术作支撑,包括采收技术、预贮存技术、贮存时对温度湿度通风的技术、清理消毒技术、选择贮存产品技术,看似简单的土豆贮存,却是由一堆技术堆集起来的,不懂就得学,不然技术不到家的话,就不能将土豆贮存时间延长,还可能造成烂薯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