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是怎么胖起来的?关于肥胖的最新认知:肥胖是源于饮食结构而非摄入太多消耗、太少...
2.低脂低热量饮食能让人瘦下来吗?
2.生酮饮食减肥法和低胰岛素饮食减肥法的原理?
3.控制饮食不吃米饭,体重掉的特别快,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人是怎么胖起来的?
没有人天生就是胖子,肯定都是后天吃胖的,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是因为吃得太多(或叫做热量摄入太多)、消耗太少导致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相信是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待会我会根据曾经了解过的资讯解读下为什么现在认为是饮食结构的变化导致的肥胖)。
既然是吃胖的,那就有必要分析下我们每天吃的东西了。
我们从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题主说的控制饮食不吃米饭的米饭,就属于碳水化合物的一种)、脂肪、蛋白质、水、维生素和矿物质,后来先后有人建议把膳食纤维(称为第七大营养素,虽然膳食纤维不直接给人体提供营养)和益生菌(人体内的益生菌约有1.5公斤重,胃肠道益生菌为人体提供80%以上的免疫保护,被称为人体第二大脑)也归于营养素,所以目前你偶尔能够看到有部分资讯有人体八大营养素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类营养素因为进入人体后通过代谢为人体提供能量,又称为产能营养素,它们与水、膳食纤维等一起又称作宏量营养素,那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叫无机盐的)就是微量营养素了呗。
而让人变胖的应该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种产能营养素。
过去包括现在人们(甚至专业人士)一度认为,使人变胖的主要因素是因为摄入了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下面,我尽量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说明我们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如何让一个人一点点胖起来的。
那,为什么不说蛋白质呢?
这是因为蛋白质属于非肥胖型食物。
那为什么蛋白质是非肥胖型食物呢?
这是因为蛋白质分子量比较大(比蛋白质小的是多肽、小分子肽,两个氨基酸合成的化合物就是二肽,比肽小的就是氨基酸了),进入人体不会被直接吸收,而会被分解为氨基酸,进而合成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而不会成为脂肪储存起来,也不会分解产生能量,所以蛋白质不会让人变肥胖。
其实,蛋白质在条件需要的时候也能转化为能量为人所需,如在肝内,氨基酸可以通过脱氨基作用或转氨基作用转变成有氧呼吸中的中间产物,从而参与能量的代谢。
人体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需要能量,也在消耗能量,哪怕是你睡觉的时候。
既然上面说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产能营养素,就是为人体提供提供能量的,但是人体对于他们的使用是有顺序的,首先是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缺少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循环时,才会启动摄入或已经储存的脂肪代谢提供能量,当人体实在启动不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提供能量的时候,不得已才会启动蛋白质供能程序。
如果长时间不进食、或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人体为了生存,就会启动蛋白质代谢功能方式,这对人体还带来巨大的伤害,有时候是不可逆的。
我们先来说碳水化合物。
说到碳水化合物,就不得不说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物质——胰岛素。
胰岛素是胰腺分泌出来的,当人体摄入碳水化合物的时候,经过消化为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液中葡萄糖(就是血糖)升高,这会促使胰腺快速分泌胰岛素,以便把血液中的葡萄糖运送到肝脏会肌肉等组织储存起来,随时为人体提供能量。如果在这个过程以后,葡萄糖还有多余,那多余的葡萄套会在血液里转化为游离脂肪酸,导致脂质新生。
这些游离的脂肪酸遍布在血液中,以备人体随时利用。
如果人体血液、肝脏、肌肉里有充足的糖原供应,或者这个时候人还要摄入碳水化合物,这些游离的脂肪酸就会三个一起与一个甘油分子组成甘油三酯,增加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速度。
甘油三酯不陌生吧,血脂,和高血脂经常会提到的。
我想重复重点重复一遍一个意思——其实人体自身生成甘油三酯的效果不佳,且还存在一个只有特定情况之下才会增加脂质新生的速度。这个特定情况就是如果身体本身不需要还要摄入碳水化合物的时候,就会增加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速度。
说到这里,你大概明白人是怎么一点点变胖的吧。

低脂低热量饮食,为什么瘦不下来,反而胖了?
好,我们接着上面的脉络澄清第二个问题。
上面不是说过吗,人们一度认为——现在这样认为的也很主流——肥胖就是吃肉太多摄入的热量太多,而消耗的太少。
那就通过低脂低热量饮食+运动来减肥吧。
其实,这是个伪命题。
假如不运动,人体每天需要的能量是一样的。
如果采取低脂低热量饮食——而且,在低脂低热量饮食方案中,为了保障每天所需能量,只好增加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好嘛,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问题就来了。
低脂低热饮食,就是第三个让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的方式之一。
如果一个采取低脂低热量饮食方案的人,在饮食上摄取的脂肪太少的时候,而且人们减肥的因式设计一般也会从低脂的饮食开始,减少脂肪的摄取,但这个方案为了保障人体代谢总能量的需求,不得不提高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如果一个低脂低热饮食方案中,设计的脂肪摄入热量如果不到百分之十,就必然会提高人体把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的速度,以备人体所必须。
在美国,数不胜数的人们听从权威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减肥方案设计,采取低脂低热饮食,已经让美国人的心脏和体重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事实已经证明,低脂低热饮食这个减肥方法既不科学也不健康,结果徒劳。
而这个不科学不健康徒劳的方法流传到中国后,就衍生出好多什么“七日瘦身汤”之类将热量压缩到极致、脂肪一点不碰的极端,让这个在美国已经证明错误的做法,在中国又重复一遍,其前提是以巨大的消费资金和众多人的健康为代价。

生酮饮食减肥法和低胰岛素饮食减肥法的原理?
上面分析了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采取低脂低热量饮食减肥法的结果都是促使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从而导致肥胖或促使减肥失败。
这两个事实,引起了很多专家专注于肥胖的根本原因,以及肥胖问题的解决方案。随着医学、人类学、营养学的研究深入,问题越来越清晰和明了,那就是低碳饮食、生酮饮食或低胰岛素饮食。
说到这个结果,我不得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加里·陶布斯,因为对肥胖问题的研究所做的贡献,被评为美国最佳医学科普作者,三度获得美国国家科学作者奖。
加里·陶布斯对与肥胖问题研究的主要贡献,就是质疑1980年美国出台的史上第一份官方膳食营养指南。它指导了几亿人的饮食,用以达到瘦身的目的,而这份指南出具的饮食方案,其核心就是低脂低热量饮食。最主要的饮食结构建议,就是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为了保障能量需求,人们消费者忠执行了这个膳食计划,但用意大利面和米饭取代了牛排和香肠,用人造黄油和植物油取代了黄油,早餐用麦片取代了鸡蛋。
也就是说,因为要达到低脂低热量的饮食结构,只好增加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但其执行的结果是,人们不但没有变得更健康,反而越来越胖,身体越来越差。
这个膳食建议带来的影响是,1950年,美国人的肥胖率是12%;1980年,美国人的肥胖率是15%;而执行膳食计划20年后的2000年,美国人的肥胖率飙升到了35%。
这引起了加里·陶布斯的注意,并促成了他对于肥胖的研究。
加里·陶布斯认为,导致肥胖的原因,不是摄入热量的多少,而是饮食结构的变化——就是说导致肥胖的原因和食物的类型有着巨大的关系,简单说,就是因为吃糖——碳水化合物太多。
因为摄入碳水化合物太多,导致体内较高的胰岛素水平,从而引发肥胖。
那胰岛素和肥胖或脂肪代谢有啥关系呢?
原来——
当我们吃进去脂肪时,胰岛素会把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或者直接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
但是,当摄入比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这类食物的升糖指数也比较高)时,血液里的葡萄糖水平也会快速飙高,如果你这个时候光吃进去不消耗,这些血液里的葡萄糖不会被利用,就会通过胰岛素进入细胞转化为脂肪。
如果你经常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经常让血糖转化为脂肪,变胖就是迟早的事情。
然后在经过很多科学家、医学家或营养学家的努力,生酮饮食、低碳饮食和低胰岛素饮食减肥的理念诞生了。
生酮饮食、低碳饮食和低胰岛素饮食减肥的核心,就是通过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不降低也不升高脂肪的摄入,升高蛋白质的摄入,从而达到降低人体胰岛素水平,以致影响葡萄糖代谢和脂类代谢,从而控制体重和肥胖。
我们从一张图可以看出生酮饮食(低碳饮食、低胰岛素饮食)与正常饮食的结构区别:

从上面的表格对比看出,限制能量平衡膳食模式与正常人相比,无非是脂肪摄入建议多点海产品,蛋白质比平时要多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且最好是大豆蛋白,把主食像小麦、大米、谷物类的摄入减小约5分之一即可。
生酮饮食(低碳饮食、低胰岛素饮食)方式,就是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平衡膳食饮食方式。
但是这个方式与题主提出的控制饮食不吃米饭还是有区别的。
不吃米饭,应该就是不摄入碳水化合物,短期内会促使体重快速下降,但长期坚持,会带来营养不均衡,对身体带来某种危害,有时候这种危害是不可逆的。
我们在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采用控制饮食不吃米饭的后果,骨瘦如柴、营养不良,甚至导致厌食症和贪食症,抑或严重的心理问题,这都是不可取的。